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决战贫困,抓实细节很关键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王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举世瞩目的中国超大规模减贫斗争进入最后阶段。脱贫攻坚战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特别是在细节方面下功夫。
自“三西”扶贫肇始,我国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历经多次政策调整和变革。进入新时代,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精准扶贫理念,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减贫史上最好成绩:930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43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脱贫攻坚工作仍然存在不实不细的问题。有的地方脱贫退出靠“算账”,罔顾群众实际生活境况;有的地方产业扶贫“粗线条”,项目同质化,忙于推广种植,不顾市场需要;有的地方饮水工程只顾修、不管通,给安全饮水留下“最后一公里”的瓶颈。这些细节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脱贫的成色、关乎脱贫攻坚的成败。
攻坚战不可能轻轻松松,越往后难度越大,加之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为此,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注重细节。要按照中央要求,抓实落细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键处着力,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进攻,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自细处排查。攻下最后的贫困堡垒,要坚持现行标准,细化实化清零举措,分级实施挂牌督战,严格落实把关验收,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问题、对账销号,不折不扣完成剩余脱贫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自细处考量。一些摘帽县、退出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基础并不牢靠,返贫风险不容忽视。要研究和化解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过程中可能阻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顽症痼疾,打通产业和贫困户间的利益链接,提升带贫效果。
自细处堵漏。对于丧失发展能力、无力依靠产业发展增加收入,必须采取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兜底救助的特殊贫困人口,不但要摸清底数,更要掌握动态,应保尽保。及早关注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脱贫攻坚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在细节上较真。要注重把握好脱贫进度和脱贫质量、按标准脱贫和长期稳定脱贫、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和区域脱贫攻坚、贫困村户和非贫困村户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精细、精确、精微的功夫下足,以“绣花”的实际行动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群众对脱贫成效的体验,不在宏大的叙事中,不在冰冷的数字里,而在身边人、身边事上。漏风漏雨的土房修缮一新,入户的自来水不再时断时续、通村路终于修到了家门口……这一个个植根乡土中国的细节,才能绘就贫困群众眼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图景。只有常怀百姓之忧,把工作落实在细节,才能确保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