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泰谷酒店副总经理潘雪勤这几天心里宽慰了不少。国家一揽子帮扶措施到位,半年内能节省33万元。“眼下复工复产节奏加快,相信最艰难的时刻快过去了。”潘雪勤说。
近期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58.25%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收将下降50%以上。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是促进经济回归常态的重要支撑,也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保障。
疫情发生以来,宏观政策提供了哪些支持?效果如何?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力?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企业、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疫情发生后,我国迅速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缓解企业困难、促进复工复产。
货币政策精准发力,“输血给养”——
为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利率下行,人民银行接连出招:向商业银行提供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用于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低息信贷需求;新增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预计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3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疫情防控的重点企业已超过5000家,企业获得的优惠利率贷款已超2000亿元,实际融资成本只有1.27%左右。
另据最新数据显示: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出台以来,人民银行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政策落地,截至3月21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1300亿元。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目前,银行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已经超过了1.8万亿元。1—2月,新增制造业贷款2500亿元,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增幅。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银保监会要求,对这些行业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要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这一系列操作,释放了长期资金来源,提升了银行的放贷能力,有效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申贷、还款压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财政政策力度空前,“减负减压”——
2月以来,财政部先后和国家税务总局、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文,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明确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阶段性减、免、缓征企业三项社保费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等政策,预计年内可为企业最多减负约6500亿元。
“当前税收优惠政策能有效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切实缓解其现金流和人工成本压力,从而稳定就业人员,帮助企业稳定经营、渡过难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
“政策组合拳环环相扣,能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税收减免、延迟纳税、社保缓缴等政策能阶段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低息贷款、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等措施能帮助企业增加现金流入;产业政策精准契合各行业特点,有效调动积极性。
●政策落地须快、准、活
江苏省无锡市香华印染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月华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春节后,公司“主业”服装面料订单骤减,但“副业”防护服布料订单增加了五六倍。“机会不等人!正愁资金时,银行主动找来,贷给我300万元低息信用贷款。”徐月华说,现在200多名员工都返岗了。
截至3月12日,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60%左右。
让更多企业主忙起来、有奔头,好政策须用足。
要快——
李先生是一家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目前贷款利率较以往降了3个点,融资成本大为降低,但贷款审批发放周期仍然较长。“企业成本按天算,等不起。”
采访中,部分企业反映,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到地方新政策较多,但企业没有清晰的获悉渠道,担心漏掉好政策。对此,相关部委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网和多个部委网站近日开设了“复工复产支持政策一键查询”功能,用户输入企业性质、所在省份,以及税费减免、融资贷款、返岗复工等具体事项,相关政策就会一目了然。“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履责尽职,利用信息数据库筛选适用企业,主动服务。”这位负责人说。
“为确保企业第一时间享受政策好处,税务部门将通过网站、微信等方式讲解。”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陆进表示。
要准——
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杨丽平表示,为提高复工复产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民营银行合作,利用后者的大数据系统,寻找并精准“滴灌”有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要活——
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服务:北京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业的中小微企业停征污水处理费、占道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四川为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福建延长一次性稳就业奖补政策期限;江西财政、金融部门携手,推出“复工复产企业抗疫综合保险”,帮助企业应对潜在风险……其中一些好办法,有待推而广之。
●实现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再挖潜力
要让企业尽快摆脱疫情造成的发展困境,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宏观政策该如何继续发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唐建伟认为,一些小微企业并非商业银行客户,缺的不是贷款,而是维持企业和个人生存的现金流。“应适时考虑出台财政直补、转移支付或退税等措施。”
“服务业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而接下来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刚性消费需求将迎来恢复性上涨。要尽快为中小微企业聚集的服务性行业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帮助其更好地解决融资难题,化解当下困难,并把握下一轮增长机遇。”曾刚建议,应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贷款。“此举可以避免疫情给传统线下贷款带来的约束,也能利用新型风险识别和评估技术,解决服务业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的难题。”
李旭红认为,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注重与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一方面要把减税降费举措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应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吸引高端人才,持续发挥税收支持作用,提高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激发其转型升级潜力。此外,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可考虑政策联动,将纳税信用作为抵押,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记者 曲哲涵 欧阳洁 屈信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