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转换,易发空气污染。这几年春季,都是蓝天保卫战重点地区强化监督工作启动的档口。疫情当前,强化监督现场工作不能如期开展,但是对污染企业的执法不能松懈,怎么办?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结合气象数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把城市污染高发地分成不同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区域上建设小微监测站,根据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数据的高低,重点管控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部实施“千里眼计划”,借助“热点网格”技术,推动全国大气环境监管工作走向精细化、智能化。“热点网格”技术通过非现场帮扶,为各地提供“无接触式”的环保配送服务,远程指导各地有序开展针对性排查。
生态环境部结合卫星遥感和大数据分析,查找大气污染集中的热点网格区域,对PM2.5浓度显著高于周边网格的情况发出“报警”提示,指导地方针对性地排查这些“冒泡”的热点区域。2020年3月以来,生态环境部共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39城市推送报警提示信息1989个,帮助发现各类环境问题1191个。
为加强网格监管力度,生态环境部采取“日调度、周汇总、月通报”模式,每日对重点区域各城市的排查反馈情况进行跟踪,对反馈率低的城市及时提醒;每周周中、周末对各城市报警及反馈情况、发现问题情况、典型案例等进行分析汇总;每半月对重点区域各城市空气质量形势进行分析,帮助各地聚焦重点区域开展针对性排查,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
近一个月以来,重点区域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热点网格监管工作人员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陕西西安市鄠邑区针对报警网格开展排查,两天发现47个问题;河南安阳市龙安区环境执法人员发现印刷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
人民日报记者 孙秀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