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开始接种中国科兴新冠疫苗 综合消息:突尼斯变异新冠病毒系本土演化而来 中东多国加快疫苗接种进程 长春大众卓越女足昆明集中 开启第二阶段冬训备战新赛季 “春风行动”全面启动 研考初试成绩本月陆续发布 长春市文庙博物馆将举办元宵节线上公益文化活动 美失业率上升“新穷人”领救济 记者探访救济食品分发站 起步就是冲刺!牛年伊始长春多个项目火热开工! 吉林省全力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 全国大部分农区陆续忙碌起来 田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 3天3夜跑了500公里!成都大叔完成极限超跑挑战 4天致8次高铁晚点:铁路部门提醒放风筝远离铁路电力网 26日天宇见证浪漫一幕:"元宵月"巧遇"黄帝星" 猜灯谜、做灯笼 长春市图书馆“闹春图”元宵节系列活动来了 重庆返岗复工农民工达260余万人 返岗率逾六成 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超50万 超一战二战和越战美阵亡者总和 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召开 中方呼吁采取全球行动应对环境问题 机场“逐鸟人”:黑脸蛋是我们的“标配” 吉林省人社厅发布通知,2021年社会保险缴费有新变化! 伊朗最高领袖:如有需要或将浓缩铀丰度提高至60% 国资委:支持央企加快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亚泰广州冬训先“瘦身”再“增肌” 内外援引进工作将全面展开 零距离!揭开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神秘面纱 洮南:强化政务大厅疫情防控 确保群众办事安全 谭德塞:全球各地都进行新冠疫苗接种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智利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80万例 外企看中国丨专访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我们期待在中国“云”端舞出新姿 嫦娥五号带回月壤 3月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牛年元宵节 十六月最圆 利益联结产业链上游,伊利全面助力东北地区乡村振兴 春节假期后文旅新风尚 开春如何玩得更尽兴? 长春新区:打造“升级版”营商环境 省运管局指导各地全面有序恢复道路旅客运输服务 游客捞取泉池内硬币引发争议 趵突泉景区回应 一派生机盎然!湖北武汉:开启“全城赏花”模式 澳大利亚学者认为比特币价值被高估 北京汤圆元宵抽检全合格 温馨提示:带冰霜的别买 刚果(金)总统谴责联合国车队遇袭事件 湖南两名男子爆竹炸6条小鱼被取保候审 同时段播放全国第一,实时收视率破1!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不一样的乡村戏! 挂着名校牌子,收费高,却很孬!有名无实的“冠名办校”值得警惕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昨日开幕 中方代表发表视频致辞 注意!吉林省这5批次食品不合格! 非洲新冠确诊超383万例 多国持续推进疫苗接种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发布“清明•致敬英雄”主题征文、摄影征集评选活动的公告 @吉林人,坚持完今天,24日气温将回升了! 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 女童海洋公园爬凳摔伤 脸缝4针 家长要求园方赔偿合理吗? 为中国疫苗投下信任票 多国领导人“带头”接种 海外网评:50万条逝去的生命,美国无法治愈之痛
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揭秘“南海Ⅰ号”水下考古

2020-05-27 15:37:04来源:中国吉林网

“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近日入选201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Ⅰ号”保护发掘项目领队崔勇和他的同事来说,这是30多年后围绕“南海Ⅰ号”水下考古工作一个新的开始。

从发现到全面发掘经历了20年

回忆起“初见”沉船时的情景,崔勇仍记忆犹新。

“南海Ⅰ号”沉船于1987年被发现,但直到2002年考古队员才得以“一睹”船身面貌。

“那天我带着水下录像机下水,正好看到了沉船。我第一反应是抓紧拍摄。”当时还是水下考古队员的崔勇在沉船下悬浮,尽量不扰动海底淤泥,将船身前前后后录了一遍。这段20分钟左右的视频,如今成为“南海Ⅰ号”唯一的水下影像资料。

“南海Ⅰ号”船体深埋淤泥之中,沉船区域海况复杂,为保证船体和船上文物的安全,经反复探讨与论证,考古专家组最终决定对沉船进行整体打捞。

2007年12月,经过9个月的海上作业,沉船被整体打捞出水,并整体移入专门为其打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内。

经过2009年和2011年两次试发掘后,2013年“南海Ⅰ号”全面发掘工作才正式启动。这艘残长约22.1米、宽约9.35米的古船终于慢慢显露出本来面目。

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套

2019年船舱内货物清理完毕,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套,包括大量的瓷器、铁器,此外还有各类金、银、铜、铅、锡等金属器,竹木漆器,玻璃器及人类骨骼、矿石标本、动植物遗存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汇集,800多年前的历史画卷慢慢在考古队员面前展开。根据船上清理出的钱币、瓷器上的印记、墨书,考古队员推测“南海Ⅰ号”可能从泉州港始发,前往东南亚甚至阿拉伯地区。

“在已出土的几万枚钱币里,我们列出了所有年号,发现最晚的一枚是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的。同时又根据一个瓷罐上的‘癸卯’墨书,推测这艘船出发的年份可能不早于公元1183年。”崔勇说。

考古中不乏有趣的细节。考古队员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了鹅笼和6具完整的鹅骸骨,以及猪、羊、鸡等遗存,由此推测船员曾在船上饲养动物以保障肉食供应。此外,根据出土的胡椒、橄榄核、松子、枣核、香榧子、腌渍的杨梅等调料和坚果果核,则可窥视出古人丰富的海上饮食生活。

重点将转移到文物保护和研究上

崔勇介绍,由于发掘已经到船底,船体下部保存较好,因此可以确定整体打捞从方案到实施是成功的。“南海Ⅰ号”船体的发掘清理有望2021年完成,接下来的重点将转移到文物保护和研究上。

“南海Ⅰ号”保护发掘项目保护组组长李乃胜认为,历经800余年海水侵蚀,加上大量铁器凝结物的锈蚀污染,船体构件较为脆弱。犹如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等待考古人员的精心护理。

李乃胜说,现阶段的船体保护工作主要以保湿加固、适时防腐、防虫、喷淋系统的升级建设为主,动态监测船体病害分布情况,其中喷淋系统的设计建设研究至关重要,这是今后船体各保护阶段能够顺利开展的硬件保障。依托喷淋系统,未来将对船体进行清洗去污、脱盐脱硫、填充加固、船体修复等长期保护。

“对古代沉船的保护往往需要一两代考古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李乃胜说,目前保护团队由博士和硕士等6人组成的保护团队长期驻守发掘现场进行文物保护工作。在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同时,他们也在培训一支文物保护修复工程队。

“虽然文物保护难度很大,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相信利用已掌握的科技手段,通过科学的分析规划,一定能做好。”他说。

面朝南海,看潮起潮落。如今,安置于水晶宫的“南海Ⅰ号”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客透过玻璃墙驻足观赏,一同探寻那段800多年前的历史记忆。

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