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在持续扩大。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连续增长,到2018年,交易规模达到29420亿元,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参与者约7.6亿人。未来三年,我国共享经济仍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
共享经济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百姓也正享受着共享经济带来的各种利好。数据显示,共享经济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快速增长和消费方式转型的作用正日益凸显,2015—2018年,出行、住宿、餐饮等领域的共享经济新业态,对行业增长的拉动分别为每年1.6、2.1和1.6个百分点。
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得最好
巨大的市场需求、雄厚的投资力量、连续的政策激励,形成强大合力
其实,回顾这几年共享经济的发展,有许多消费者感怀与其“初见”时的良好体验。
“以前十来年,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两边到地铁站的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步行本就挺累,再拎点东西,特别不方便;打车吧,又不划算。有了共享单车后,省时、省力、省钱。天气好的时候骑车,吹着风,简直是在放飞心情……”家住北京后海的许女士说,现在一看到路边有乱停放、被损毁的单车,她都心疼、着急;每每听到平台拖欠押金、破产的消息,她更担心这个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共享经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爆发力”?“究其根本,它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创造出新的价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熊鸿儒认为,共享经济至少带来了几方面改变:一是通过给予其他人使用闲置资源的机会,高效利用存量资本;二是汇集众多市场参与者,提升供需匹配效率,促进专业化分工,并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范围;三是显著减少了市场交易和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一切,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都有巨大价值。”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认为,我国共享经济规模之大、创新之多、影响之深在全球独一无二,扮演了当之无愧的全球引领者角色。
那么,共享经济为何在我国发展得最好?
——这背后,有巨大市场空间提供的有力支撑。
“我国有近14亿人口,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消费人群,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对新业态、新消费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也相应促进了共享经济用户规模的急速提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洪群联说。
庞大的人口基数,让共享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一旦一项创新有效满足了需求、解决了痛点,便可能迅速点燃市场热情,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共享单车出现以前,不少地方政府都希望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也尝试推出公共自行车、接驳车,但都不太成功。共享单车的出现,很好地契合了这一需求,必然受到人们欢迎。”摩拜单车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人们对出行住宿的需求,大家更向往体验当地生活的度假方式,因此具有线上服务优势且高性价比、有浓厚居家体验等特征的共享住宿就火了起来。”小猪短租联合创始人兼CEO陈驰说。
——这背后,有雄厚投资力量引发的催生效应。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资本积累了雄厚实力。在投资渠道有限、国家支持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资本竞相追逐共享经济这一新模式。”洪群联举例说,据不完全统计,仅共享单车就吸引数百亿元创业投资资金。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也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共享经济创业者可以很快募集到资金,将抽象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具体的商业实践。
——这背后,更离不开我国一系列鼓励共享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
2016年2月,“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部署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党的十九大提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共享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共享经济进入整改期
我国对共享经济秉持的“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大原则一直没有变
几年来,人们见证、经历了共享经济的成长。
2011年左右,短租民宿、网约车、知识分享等有“共享”概念的消费方式开始零星出现。
2016年,共享经济逐渐成势。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黑马”,在市场上成功实现数轮融资。经纬中国、愉悦资本、创新工场、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众多明星投资机构开始逐梦“单车”,其中还有BAT等互联网企业的身影。
2017年,摩拜和ofo分别完成了两轮融资,次数虽不及2016年多,但融资数额都在数亿美元级别,是前一年的几倍。资本的持续关注和追逐,吸引了一大批创业者涌入共享项目。共享充电宝、共享KTV、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睡眠、共享衣橱、共享洗衣机等陆续崛起,共享经济快速发展。
不过,到了2018年,以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暴露出许多问题,进入整改阶段。一部分顶着共享概念,实则被资本绑架的创业项目,最终没有经受住市场的考验,经营难以为继。
“作为共享经济企业,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部门对新业态新模式采取了包容审慎的态度,先允许其发展,并在发展中纠正问题。”滴滴出行两轮车事业部总经理张治东说。
“反观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政府受既得利益集团游说等影响,往往对共享经济采取过于严厉的监管,使其很难成长。”陈永伟说。
“总体上看,我国对共享经济秉持的‘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大原则一直没有变。”张新红认为,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正是有了对新经济、新业态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才促成了共享经济在中国的火爆局面。
放眼全球,共享经济也发展迅猛。一家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350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仅为150亿美元。
共享经济遭遇“成长的烦恼”
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要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解决
7月1日,广州悦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小鸣单车”运营主体)发布债权表公告,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仍有约12.5万用户押金未退,总额超2500万元。去年3月,小鸣单车成为国内共享单车领域首家宣布破产的企业。广州中院同意其进行破产清算后,小鸣单车委托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按每辆车12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处置。
如今看来,即便“砸锅卖铁”,小鸣单车仍无力偿还所有外债。资本大潮退去后,它已被市场彻底淘汰出局。而它所暴露出的浪费资源、诚信缺失等问题,是共享单车行业的“前车之鉴”。
一窝蜂大干快上,难免泥沙俱下。
去年12月,北京市民韩旭成为ofo共享单车第1300多万位等待退还押金的用户之一,“半年过去了,也没前进多少名,退还之路遥遥无期。”2017年以来,小鸣、酷骑、ofo等共享单车相继出现资金短缺、经营告急。
除了退还押金难,大量单车胡乱堆放侵占城市公共空间,破损单车无人维修造成资源浪费,共享住宿泄露客人隐私等问题,也让消费者、管理者备受困扰……不少人在问:共享经济怎么了?
“共享经济经过一段时间成长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得更清晰、更充分了。”采访中,不少专家抱有同样的观点:共享经济正在遭遇“成长的烦恼”——
一方面,有共享经济自身尚未成熟的原因。
“共享单车企业在成长初期,依靠竞相吸引投资、补贴式价格竞争快速抢占市场,但这只能是短期策略。”洪群联分析道,自行车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维护成本较高、使用寿命周期不长等特征,决定了共享单车难以“又好又便宜”,很难长期维持低价收费。“要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剔除掉补贴等因素,制定能够反映成本的价格,形成稳定的客户人群,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
不过,也有专家提出,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共享经济的初级阶段,很多问题是市场试错的自然过程,不必过分担心。
另一方面,也有监管难以跟上市场形势的因素。
“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现有条块化、属地化的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挑战,‘新经济’与‘旧体制’的冲突时常发生。”熊鸿儒认为,多数共享经济平台的经营活动往往是跨领域、跨地区的,单靠某部门或某地区的监管力量根本无法应对,传统垂直监管模式已不能满足“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的需要,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的趋势下,线下业务不断向线上扩展,原有的线下监管问题还可能被进一步放大。线上和线下管理部门如何划分职责和实现协同,都是新的监管难题。
“共享经济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中出现各种问题,是因为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体系,比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新型监管服务机制尚未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等。”洪群联认为,要让共享经济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及时完善管理机制。
“当前共享经济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发展解决。”张新红表示,目前共享经济虽然正处于矛盾和问题突出的转型期,但整体依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共享经济是大势所趋。
让共享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监管松紧适度,分类施策;多方协同,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经济在技术、模式、路径和趋势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是令人生忧之处,但也是其魅力所在。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企业认为,要使共享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两条:一是要把握好监管的度,既保护好创新又防范其野蛮生长;二是发挥好治理的合力,多管齐下、多方发力,开展多层次、多模式的动态协同治理。
把握好监管尺度,需要明确底线、松紧适度。
“新生事物的特点往往就是新、快、不定型。对共享经济的监管应该坚守底线思维,只要没有越过底线,就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当然,底线思维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越过底线该管就得管了。政府部门、平台企业、资源提供者、用户的行为都应该有底线,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张新红说。
“比如,治理共享单车,有的地方尚未明确出台管理制度,有的地方采取‘一刀切’,禁止新增投放,只允许存量企业运营,还有的地方允许符合要求的企业投放,实行配额制、动态管理。”张治东认为,监管在“底线之上”应当松紧适度,按市场规律办事,尽量少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把握好监管尺度,也要分类施策、有的放矢。
“要合理界定不同行业领域共享经济的业态属性,分类细化管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经在共享经济监管上采取了更为精细的措施。比如,江苏常州采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共享单车规范治理系统,通过自动感应控制停车姿态,以智能预警减缓站点拥堵;浙江实行租房安全准入制,通过总台登记、身份验证、单元门禁等一系列辅助设备为安全把关。
让共享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既要靠政府的积极作为,也要靠企业的主动改进。
“共享经济平台作为一个节点,汇聚着供需两侧机构、个人、第三方等多方参与者,既是交易平台、数据平台,也是信用平台、消费者保护平台。”张新红认为,共享经济平台企业要加强平台治理和安全保障,严格规范经营,积极协助政府监督执法和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将内生治理机制作为政府监管体系的重要补充。
“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平台企业的自我规范,对一些难以明确定性、调查取证难且影响复杂的监管难题,如新型价格歧视、平台间相互屏蔽、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引发安全风险等,要积极支持各类专业机构、行业组织和个人以及新闻媒体,共同监督平台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平台规范、诚信经营。”熊鸿儒说。
“在新的消费需求下,我们会把用户体验和自身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我们愿意协助主管部门一起治理共享单车,也希望消费者多为企业提供批评建议。”张治东表示,对于未来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曲哲涵 韩 鑫 刘志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