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过去了,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带来的风浪,还看不到任何停歇的迹象。
8月10日凌晨,“利奇马”在浙江登陆后强度略有减弱,但很快蓄积能量,携风带雨,一路北上。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受“利奇马”影响,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山东多地雨量破单日极值。截至8月11日13时30分,浙江因灾死亡32人,失踪16人。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说,“利奇马”不仅是今年西北太平洋的最强台风,也是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同时还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华东地区的第三强台风,与2016年的台风“莫兰蒂”并列,仅次于1956年的台风“温黛”、2006年的台风“桑美”。
8月11日20时50分左右,扑向北方的“利奇马”,在山东青岛市黄岛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再次登陆,最强台风后续影响如何,会否继续一路北上掀起狂风骤雨,这些问题备受关注。
台风登陆了就结束了?风雨“大考”还在持续
台风登陆了就结束了?这是不少人提出的一个疑问。事实上,台风“利奇马”第一次登陆后,受地形影响强度的确有所减弱,8月10日9时,已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强度。
不过,按照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钱奇峰的说法,台风登陆并不意味着结束,尽管台风登陆后强度会逐渐削弱,但仍携带着丰厚的暖湿空气,一旦与陆地上空冷空气相互作用,很可能给陆地造成暴雨,甚至特大暴雨,以及雷暴、局地龙卷风等天气。
真正的风雨考验才刚刚开始。
“台风‘利奇马’移动慢,环流结构保持完整,在一路北上的过程中,就好比一辆‘巨型洒水车’,会给沿途的地区带来长时间的风雨。”钱奇峰说。
首先,“利奇马”正处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夹击”中,引导气流弱,移动速度慢,登陆12小时后,还处于浙江绍兴境内。专家认为,这种慢速移动带来的持续性强降雨,会加大致灾风险。
其次,台风通常登陆后强度会迅速减弱,且台风的螺旋结构也会相应受到破坏。但截至8月11日,“利奇马”的环流结构保持完好,北侧的外围螺旋云带已扫到山东。
“这种完整的结构形态,又让‘利奇马’像一台永不停息的‘抽水机’,将其东侧和南侧大洋上水汽源源不断地抽取过来,为后面持续性的强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钱奇峰说。
中国气象局预计,8月12日至14日,“利奇马”将在山东半岛附近缓慢移动或回旋少动,影响时间长,山东等地需注意防范持续性强降雨带来的不利影响。
更值得警惕的是,随后在北上过程中,“利奇马”将与冷空气相互作用,产生叠加效应。华北东部、东北地区需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需防范后期台风北上带来的风雨影响。
台风造访北方很罕见?曾7次“侵扰”北京
这并非台风第一次来到北方。
根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有气象记录以来,类似于“利奇马”这样登陆华东并一路北上的台风还有1984年第7号台风“芙瑞达”,1994年第6号台风“提姆”,1997年第11号台风“温妮”,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以及2018年第10号台风“安比”。
以台风“安比”为例,去年7月在上海崇明岛登陆,随后也是一路北上,并影响到北京。北京市气象局梳理发现,曾经有7次台风减弱后的低压经过或接近北京,时间分别是1956年8月2日,1972年7月27日,1984年8月8日,1989年7月21日,1994年7月12日,2005年8月6日和2017年7月29日。
何立富告诉记者,在我国华东地区登陆的台风的确有不少会一路北上,将很少与台风作战的北方地区直接暴露在台风面前。由于北方本身承受暴雨能力偏弱,而防台风经验又十分缺乏,会大大加重致灾风险。
以去年的台风“温比亚”为例,2018年8月17日在上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仅为热带风暴级,8月20日凌晨在山东北部变性为温带气旋,之后进入渤海。而就在这短短4天时间内,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其中有24个县市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河南商丘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112毫米。累计降雨量100毫米以上和250毫米以上的面积分别达36万平方公里、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东省过程平均降雨量达141毫米,创下1951年以来最高纪录。
据何立富分析,目前来看,“利奇马”的路径比“温比亚”更偏东,没有那么深入内陆,因此强度减弱得也较慢,在山东二次登陆后,后者将面临着至少48小时的暴雨侵袭。
何立富说,“利奇马”进入渤海湾后,会出现回旋少动的情况,因此对山东的影响时间比较长,影响强度也比较大。加之前期高温天气多,降水比较少,山东一些地区会出现旱涝急转,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值得警惕。
最强台风属突然爆发?8月是生成台风最多的月份
事实上,在今年汛期前半场,台风一直不强。
截至8月6日,仅有两个台风登陆我国。7月3日,第4号台风“木恩”登陆海南万宁,登陆时为热带风暴级;8月1日,第7号台风“韦帕”登陆海南文昌,登陆时也是热带风暴级。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吕心艳说,这主要是与今年气候背景有关。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势,面积较大,而且位置偏南偏西,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而这里,正好是台风主要生成的源地。
但进入8月,台风一改之前的“弱小”,不断活跃“发展壮大”,终于拿到了今年西北太平洋气象剧本的主角。
从8月4日开始,今年第8号台风“范斯高”、第9号台风“利奇马”、第10号台风“罗莎”扎堆出现。如今,随着“利奇马”的登陆和肆虐,最强台风爆发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吕心艳指着一条范围巨大的季风槽说,到了8月,情况发生变化。副热带高压开始北抬,季风槽范围变得宽广,台风终于获得了活跃的条件。
按照她的说法,海温高、切变小、初始有扰动,是台风生成的三大条件。“季风槽内不存在着动力不稳定机制,其下垫面洋面一般都比较温暖,热带扰动易在季风槽发展为台风。现在海上活跃的这几个台风都产生于季风槽。”
吕心艳告诉记者,8月通常是生成台风最多的月份,约有70%以上的台风都是在季风槽里生成的。而每年都会出现台风群发的现象,2013年、2017年、2018年这种现象都比较突出。从1979年到2005年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8月恰恰是台风群发最多的月份,大约占全年比例约30%;9月次之;5月最少。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在1949年至2014年的65年间,有近100次3个台风同时存在的情况,平均每年1.5次。台风资料库显示,在1960年,最多出现过5个台风同时存在的情况。
目前,在台风“利奇马”的东边,就守候着今年的第10号台风“罗莎”。钱奇峰说,两个台风相互作用,将增加路径预报难度。
不过,他同时表示,当这批扎堆儿的台风过后,我国将可能获得短暂的台风间歇期。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邱晨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