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了生活计划,但是,我仍然有选择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主宰自己的生活。
---------------
6月的最后一天,90后媒体人古古一边抓紧时间冲刺当月“写稿KPI”,一边陷入巨大的焦虑感中。她点开一个微信群叹息:“上半年这么快就过去了!徒增了10斤肉。”
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古古有3个月宅家“云采访”和写稿。她发现,“原来以往看似充实的工作是被其他人支配的”,当大段自由时间交到自己手上,自己会感觉手足无措,起床后经常发呆、刷剧到深夜,打开的Word文档里一个字都没增加。
“青春热线”创办人、心理工作者陆晓娅,这学期在两所大学开设“自助旅行与自我成长”公选课(线上授课),接触了七八十个学生。“我确实发现有些同学宅在家中这段时间过得不是太好,比如有同学说自己陷入了抑郁,每天什么都不想做;有同学说,有一阵子仿佛过着‘僵尸般的生活’,没有思想,摄入着没有营养的电视剧;还有同学将这段时间描述为‘空洞而禁锢的生活’……”
但是,陆晓娅发现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自主时间管理效果良好,在疫情中得到成长。
“有学生说,在疫情中一直在做Bigger than myself的事情,比如在‘得到’上听课,坚持锻炼身体,学会了做饭,这些都有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陆晓娅看到,还有同学在疫情中参与了社区的志愿服务,对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帮助家人做了很多事情,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
当我们拥有大段需要自主支配、安排的空白时间时,我们该如何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避免过上“僵尸生活”?
缺乏自主规划习惯和事件引起的情绪波动,造成低效的时间管理
赵佳是一名北京在校大学生,因为疫情,这学期她一直蹲守南方老家。这学期前半程,她还是按照以往在学校里的节奏看书、写作业和写论文,但随着宅家时间的拉长,她感觉到了愈发浓重的懈怠感和空虚感。
没有作业时,赵佳每天很多时间花在刷微博、追剧、追综艺上,晚睡晚起,感觉“泡在小屏幕里”的一周接一周过得超快,整个人早已没有了“在校生”的状态。
只有当要交作业,或者导师问起论文选题时,赵佳才会手忙脚乱赶工,匆忙交差之后继续在家昏昏沉沉度日。“和在学校图书馆自习相比,我觉得这一学期完全水过去了,书都没有多看一本”。
当赵佳发现宅家时间变得越来越空虚的同时,她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紧张了——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父母一言不合就爆发争吵。
陆晓娅认为,有些大学生在疫情宅家期间,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却容易无序而散漫地虚度掉,造成这种现象的浅层次的原因是:一部分学生在中学一直是比较被动地在学习,每天的时间都是被别人安排的,且时间总是被安排得非常满,也非常“结构化”,没有弹性。而到了大学,有些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但今年碰到疫情,所以大段的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来利用。
陆晓娅指出,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有些人正在经历“发展性危机”。她接触到一些大学低年级的同学,能感觉到他们正处在一个非常特别的阶段:原来考上大学是目标,现在考上了大学,目标就没有了。
这类学生,在大学里通过和其他同学比较,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局限和弱点,比如视野比较狭窄,缺乏组织活动的能力,不善于表达沟通,等等,产生了挫败感和自我怀疑。“这种滋味很不好受,而打游戏、追剧,可以帮助自己暂时摆脱这样的感觉,所以就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在上面了”。
失败的时间管理,还可能和个人生活里的事件及情绪波动有关。“疫情也带来很多情绪上的扰动,特别是武汉刚刚封城那段时间,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大家都很关注疫情的发展、走向,关注患者、医护人员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互联网上有很多信息,包括各种观点和纷争,都搅动着我们的情绪,因此不少人上网时间大大超过了平时,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已经被手机控制了”。
拥有明确目标和良好习惯,能主动学习和发展自己
若雨是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90后职员,当很多同事抱怨疫情期间在家工作效率很低的时候,她却在这半年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晋级”。
若雨说,从一开始接受要在家工作的事实后,她给自己列了一个规划大纲,写清楚“转换办公空间”后她面临的挑战和优势。优势包括减少通勤时间、简化一些行政流程、掌握自由支配工作进度的可能性;挑战包括自律性有待提高、人际沟通效率有待提升等。
按照制定的规划大纲,若雨把在家看似“自由空白”的时间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经常能提前完成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若雨为了锻炼能力,还报名学习一些和业务相关的网络课程、做撰稿兼职等。
半年过去,若雨的业务成绩得到公司领导认可,同时她还掌握了以往没有时间去学习的技能。若雨觉得,在家办公反而刺激她反思过去在公司坐班效率低的缘由,并督促自己去强化和改善,“自由空白的时间,能让你看清楚曾经用来掩盖自己不足的诸多借口,反思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陆晓娅指出,这次疫情突然暴发,很多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生命,平时隐形的“无常”突然显现出来,因此让很多人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无常,感觉到要努力活在当下,想做的事情要抓紧去做。“向死而生,其实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时间管理”。
根据陆晓娅的观察,她所接触到的自主时间管理高效的年轻人,会有两方面特点,其中一方面是这类人会制定明确的目标,能主动地去学习和发展自己。
陆晓娅的一些学生,在这半年里主动寻找课堂外的学习资源,参加其他学校的项目,结识了非常好的年轻朋友和团队;有人在宅家期间学习了新媒体制作,努力增长自己不同方面的技能;还有同学说,原来不能坚持锻炼,反倒是在这次疫情期间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尝到了锻炼的甜头。
陆晓娅表示,除了要确定明确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例如学会做“to do list”,每天设定一个屏蔽智能手机的时间,保证自己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关于时间管理的方法,陆晓娅印象比较深的包括斯蒂芬·柯维的“时间管理矩阵”,从“紧急”和“重要”两个维度来分析自己的时间使用;“知乎大神”采铜则从半衰期长短和收益高低两个维度来看时间管理,还有人提出了精力的幂律分布,认为需要管理的是精力而非时间。
成为自己的主人,在不确定性中增加我们对生命的掌控感
95后女生李小琴刚刚从海外留学归来,春节前一直在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实习,本计划在今年夏天入职,成为正式的员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公司的招聘计划,李小琴目前无法继续在北京实习,只能在老家“待业”、到处漫无目的地“海投”简历。
这段本该按部就班求职的阶段,在李小琴看来是“虚妄”“混乱”的,“大环境不好,我周围同学能找到工作的特别少,大家都很丧,只能在家混日子”。
李小琴觉得每天在家都很焦虑,一边非常着急想赶紧找到工作,一边抱怨“命不好”,此刻的自己“什么也做不了”。这场疫情,让她对前途充满了恐慌和困惑,以及不知道当下这段空白时间自己还能做点什么来为求职做准备。
陆晓娅认为,所谓时间管理的“自主性”,就是“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觉得,人的生命从本质上是需要拥有自主性的,即可以自由地选择生活道路、生活风格,我希望我能够‘心想事成’,能控制我的生命,那会让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真正地活着,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
但是同时,所有人也生活在限制之中,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就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计划,例如让大家暂时无法出国旅行。“但是,我仍然有选择的自由,我仍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自己的生活。北京这一波的疫情,就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未来的生活:如果今后几年都不能出国旅行,你将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你是否还有新的生活目标?我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这让我感觉到,我是我自己的主宰,我拥有的自主性让我觉得生活并未完全失控,我会重新安排时间来做我认为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
陆晓娅指出,所谓的自主性,就是可以自由地、主动地探索自己想要什么,可以怎样去做,并且可以去行动。这应该是一种人的本性,但是如果人在成长中,总是被剥夺探索的权利,被剥夺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慢慢地就会丧失掉自主性,成为一个被动的人。
在陆晓娅看来,不论新冠肺炎疫情怎么发展,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过日子”的节奏和方法,因为生命是由“一个个日子”组成的。
“在疫情带来的不确定中,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让自己的时间拥有一个有弹性的结构,可以在不确定性中增加我们对生命的掌控感。”陆晓娅说。 (记者 沈杰群)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