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在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张单庄行政村村民王伯囤家的小菜园里,妻子胡水银正在给小白菜施肥。“这肥料是厕改后产生的‘粪污’,施到土里,不但能长出生态小白菜,而且院子里干净没有异味。”王伯囤说。
王伯囤口中的“粪污”,其身份实际上已嬗变为“有机肥”。
“户厕改造初期群众对粪污能否妥善处理很纠结。‘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厕改是好事,但要是粪污处理不好,群众肯定会有意见。”沈丘县白集镇党委书记于海涛告诉记者。
沈丘县在做好厕改的同时,重心下移,着力做好厕改的后半篇文章,为群众提供“保姆式”后续服务,努力激活厕改惠农保生态全盘棋。该县对“粪污”实施源头处理。在厕改时,全部使用“三格化粪池”:由三个相连的池子组成,中间由过粪管连通,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原理,粪便在池内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入3池,以达到沉淀或杀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第3池粪液则生成为优质有机肥。
在该县白集镇,为让粪污生成的优质化肥得到有效利用,镇里倡导优化庭院空间布局,美化庭院环境,引导农户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等“小字号”庭院经济,确保“粪污有去处,户户瓜果香”。目前,该镇已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1.2万个,月消化“粪污”3.3万立方米。
白集镇还坚持厕改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引导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购买“粪污”吸储设备,主动与改厕农户对接收储“粪污”,每户年收费40元,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着力发展低碳高效生态农业。
沈丘森润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国辉告诉记者,他与田营行政村3个自然村的改厕户全部对接后,保证了黄瓜、豆角等时令蔬菜的营养需要,既节省了肥料开支,又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像这样的合作社,目前沈丘已有418家,购买吸储设备420余套,年消化“粪污”可望达到500万立方米。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夹。在该县石槽集乡,记者见到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正在义务为群众提供抽运“粪污”服务。石槽集乡党委书记马洪军介绍说,全乡共组建了33支志愿者服务队,设立了服务热线,谁家“粪污”需要清运,只需一个电话,志愿服务队立刻上门开展“保姆式”服务。防止厕改后出现“不无害”“不卫生”的现象。
小厕所,大民生。全方位、“保姆式”的后续服务,蹚出一条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农业、保护生态的多赢之路,为厕改工作注入了“催化剂”。目前,全县已完成户厕改造4.9万多户,已完成全部任务的57.6%。全县乡村处处呈现出一派洁净美丽的景象。
经济日报记者 王伟 通讯员 王向灵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