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城市“看海”新冲击
学过中国地理的人,大体都知道,青藏高原虽则称为“雪域高原”,实际上降水很少。不过,近年来,随着暖湿化成为世界屋脊气候变化的新趋势,高原上的人们发现,一年里湿漉漉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今年8月,一场瓢泼大雨降临高原上的西宁城,更让市民体会到“看海”的尴尬与无奈……
高原城市,究竟应该如何学会与日渐殷勤的雨水和谐共处?
1
暖湿化加剧,高原雨来急
很多青海人明显感觉到,近两年雨水比往年多。青海省气象局副局长高顺年介绍,根据气象部门保存的近50年至70年气象资料研判分析,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趋向明显,青海省降雨逐年增多。
以西宁市为例,过去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65毫米,平均“一天一毫米”。但近几年降雨显著增加,基本上每年降水量都超过450毫米,2019年超过500毫米。今年8月28日至29日一场大到暴雨的洗礼,更是许多西宁人记忆中不曾有的事。
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说,对青海而言,短期内局地强降水多,降水强度大,极易造成暴雨、山体滑坡等灾害。今年汛期,青海省降水尤为集中,带来的暴雨洪涝及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发生次数为近5年同期最多。
高原暖湿化趋势难以遏制,汛期气候形势更加复杂,面对阴雨连连的夏天,高原上的城市准备好了吗?
2
“家里能看海,出门要划船”
城市内涝指的是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导致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8月29日,一场历史上少见的强降水天气,导致西宁城区数十处地段出现内涝,多条重要交通道路明显拥堵。许多市民起床后发现,家门口“看海”已成现实。
当天上午10时左右,半月谈记者在西宁市城东区看到,多条街巷积水没过脚踝,深处可及膝盖,污水漫溢于路面,一些群众只能脱下鞋袜蹚水而过,许多交警开始背行人过马路。有的货车司机被困“汪洋”之中,不得不站在车厢上等待救援。
“以前西宁哪有这么多雨水哦!这两年倒是常下大雨,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两次严重内涝,出门坐车、步行都特别不方便。”61岁的西宁市民刘玉寿告诉半月谈记者,8月29日原本打算去医院看病的他,打不到出租车,也怕雨天滑倒,不得不更改了就诊时间。
高原城市,到底怎样迎接骤然而至的天雨大考?
3
何以作别“高原海景”?
气候变暖,全球同此挑战。如何直面极端天气多发的现实,就成为今日城市的一道必答题。化解暴雨内涝,则是这道题目的重要组成。
给排水高级工程师宋智广表示,从排涝方面来看,城市发生内涝多源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旧有的城市排水系统管网设计存在滞后性,多根据当地年降水量和历史降水量的下限进行设计,对突然增加的降水量预估不足,难以及时处理暴雨造成的城市积水;另一方面是城市建设速度过快,小区硬化、道路硬化面积显著增加,原有的农业用地、城市绿地等具备调节降水、涵养水源功能的土地面积减少,导致城市汇水面积增加,引发城市内涝。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我国的策略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让城市内70%降雨就地得到消纳和利用。多位专家认为,推广高质量“海绵城市”建设非一日之功,当前要控制城市暴雨内涝,应当正确认识排水系统在城市整体功能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治理内涝“打持久战”的思路,逐步完善有预见性的城市雨洪管理体系建设。
具体到西宁这样的高原城市,以往相关经验缺乏,更应从现在起更新雨洪管理思路、升级雨洪管理水平,同步筹划雨水源头控制、雨水回收利用和雨水多功能调蓄的综合性网络,让雨水日益频繁的造访洗刷出城市的美,而不再蓄积市民的烦。(作者 李占轶 李宁)
来源:半月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