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头晕……”我们经常会听到来就诊的老年朋友这么说。如何向医生准确地描述“晕”的场景,将有助于医生尽快明确诊断、对因治疗。因此,老年朋友们,咱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如何辨别“晕”吧。
什么叫“晕”呢? 先来了解下它的分类和定义。对于“晕”,实际上分为头晕、头昏、眩晕三种。头晕指非旋转性头晕,自身不稳感。头昏指头脑不清晰感或头部沉重压迫感,与自身运动并无关联。眩晕指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
怎么“晕”要说清,病史叙述更重要。首先,诉说自己的感受,是头晕、头昏,还是眩晕。医生将从您的描述中区分出您属于哪一种“晕”。其次,要向医生描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什么情况下发病,是否与转头、体位改变、失眠等因素相关。
2.发作时持续数十秒还是数分钟还是数天。
3.单次发作还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间隔时间。
4.“晕”的症状如何缓解。
5.是否伴随如下症状:恶心、呕吐、言语含糊、饮水呛咳、肢体无力麻木、耳聋、耳鸣、耳胀、怕光、头痛或视物异常等。
6.已经做过哪些检查。
7.服用何种药物及治疗效果。
8.既往有哪些疾病等。
我们列举三个“晕”的病例帮助你更好地认识“晕”:
病例1 张大妈,75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自诉半小时前睡醒后突发头晕伴视物旋转,同时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持续无缓解,平车就诊。
症状总结:20分钟以上的眩晕+右侧肢体麻木无力的神经症状+首次发病。
诊治过程:神经内科急诊就诊。入院后急查头颅MRI示右侧小脑新发脑梗塞。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恢复良好。
病例2 李大爷,81岁。既往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近1月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控制不佳,自测血压波动在160/90mmHg左右,自诉头昏沉感,无肢体麻木无力,无视物旋转,无耳鸣耳聋等。
症状总结:头昏+数天+既往高血压病+血压控制不佳。
诊治过程:心内科门诊就诊。入院后予调整降压药物后症状明显改善。
病例3 王大妈,65岁。自诉起床过程中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不敢睁眼,伴恶心呕吐,持续几十秒至几分钟,休息后好转,体位改变时诱发或加重,近5年曾多次类似发作。
症状总结:眩晕+几分钟+体位诱发+反复发作。
诊治过程: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入院后行位置诱发试验及手法复位后眩晕症状改善。诊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从以上三个病例可见,头晕的诊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会涉及神经内科、心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根据疾病可能的病因,在相应的科室就诊,才能省去反复检查的麻烦,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老年朋友的“晕”可能是疾病导致,也可能是药物等因素导致,尽早就诊,查明病因,对因治疗,才是诊疗的根本。
文/王云云 乔薇(中日友好医院)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