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帜。”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时期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对绘画艺术工作者而言,如何拓展革命历史题材主题创作的思路,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革命文化主题创作在我国文艺创作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能够再现革命历史史实、记录革命伟大时刻,彰显革命历史传统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创造精神,从而激励人们接续奋斗、昂扬向上。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革命文化主题创作以革命现实主义模式为主导,多以宏伟的革命战争场面、经典的历史时刻、民族英雄和工农阶层的生动形象等为创作对象,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连续几次大规模组织画家创作的作品,如吴作人的《过雪山》、李宗津的《飞夺泸定桥》、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侯一民的《刘少奇同志与安源矿工》等。这些作品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强调构思的文学性与戏剧性,形成了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视觉表达方式,一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成为经典。
“文革”结束后,革命历史题材主题创作呈现新气象,主要表现为创作题材与创作语言的变化。展现宏大场景、情节性和叙事性的题材有所减少,表现老一辈革命家形象的作品逐渐增多,一批肖像形式的革命历史题材出现,如何孔德、高虹的《我们的好总理》,张祖英的《创业艰难百战多》,闻立鹏的《红烛颂》,崔开玺的《长征途中的贺龙与任弼时》等。这一时期,革命文化主题创作氛围活跃,创作者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性探索。
步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个国家层面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相继启动,如“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一些革命历史纪念节点上组织了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等。革命历史题材主题创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对革命文化主题的创作理论、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注重挖掘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精神内涵,以当代的艺术水准和艺术理解,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内容形式进行拓展与创新。
相较于先前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新时代的革命文化主题创作侧重讲述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中国革命故事,以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阐释革命文化力量,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如“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詹建俊、叶南的《黄河大合唱》,以强烈的象征性、抒情性表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全山石、翁诞宪的《义勇军进行曲》采用象征的手法,以长城、烽火台为背景,直点“血肉长城”的主题,塑造出万众一心、抗日救国的场景与形象,反映了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更加注重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革命文化主题创作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革命历史的再研究、再发现、再阐释,在历史真相与艺术发展之间寻找关联与平衡。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只有注重提升自身思想水平,对历史与现实有更正确深刻的理解把握,才能处理好创作好历史题材作品,才能真正受到观众喜爱、引发观众共鸣。如“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何红舟、黄发祥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会议的历史瞬间,画面有很强的现实感,乌云的压迫与代表们的坚强身影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表现了革命的艰难和党的创建者们英勇无畏的精神。作品不仅再现了历史时空,而且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对革命精神进行凸显与强化。这种表达能力,来源于艺术家对历史的深入把握、对现实的细致观察。
当前,随着视觉文化观念变革与媒介表现形态更迭,新时代的革命文化主题创作呈现艺术手段多样化、构思方式新颖化等特点,一些新的视觉手法更能引发强烈的情感震撼,革命文化由此更加深入青年一代的心灵,这也激励创作者进一步思考、挖掘,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与创作实践上的探索创新相适应,革命文化主题创作活动与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活动与作品,无论在媒介形态和文本类型的复杂性上,还是在视觉形象的丰富性上,都大大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以沉浸式的方法将历史文物、文字资料、图片影像等多种类型的文物与美术作品综合展出,生动再现了红军指战员在长征时的战斗生活场景。展览既是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对革命历史文化的系统梳理,又是以全学科、跨媒介的方式对革命文化主题进行立体化的视觉呈现。这也是对革命文化进行当代表达的新方向。中国美术馆展出的“艺术再长征”展览,则是用当代人的文化视角重读长征,回到历史场景,实现对长征精神的再回顾、再体验、再解读和再表达。展览除了使用传统的架上绘画与雕塑以外,引入了新媒体技术,这一革命历史文化视觉之旅让人置身“革命历史的现场”,通过形式创新将视觉冲击与心灵震动有机结合起来,拓展了革命历史文化的视觉表达方式,增强了传播能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与精神共鸣。
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和未来,革命文化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永恒的。革命文化主题创作能够让人们深入历史、了解历史,对于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作用,革命文化主题作品是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艺术理念的持续更新,新时代的革命文化主题创作有了更加广阔光明的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呼唤更多的经典之作。深入研究历史,把握时代特征,尊重艺术规律,树立创新思维,更好地再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发扬革命文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张曙光,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