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3年多项目“零核准”后,核电产业如今重新开启了审批通道,项目建设开始提速。当前,有序稳妥推进核电建设仍然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全面进入清洁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我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大力发展核电产业——
沉寂数年的核电产业开始“解冻”。近日,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2019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与会专家表示,核电不仅能稳定可靠地供应电力,对发电波动性强、不易调度的可再生能源形成很好的补充,同时又为解决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极其现实的选择。近来核电产业开始复苏,在有序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安全保障。
审批重启建设提速
核电行业结束3年多“零核准”的困局后,有望迎来复苏之年。在国家能源局上半年能源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这是3年半以来,首次有官方消息确认新的核电项目获得开工核准。
资料显示,自2015年核准8台新建核电机组后,中国核电行业经历了3年多的“零核准”状态。2019年初,这一“冷冻”状态开始悄然改变。1月30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漳州核电一期项目1号、2号机组,以及中国广核集团惠州太平岭核电一期项目1号、2号机组获得核准。3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公示了两份关于漳州核电、太平岭核电项目的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漳州核电1号机组、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将于2019年6月份开工。
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16台,总装机容量1754.5万千瓦,其中包括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和钠冷快中子堆示范工程。今年开工的4台“华龙一号”,2台在福建漳州,2台在广东惠州,同时,将在山东荣成建设2台CAP1400核电站。
“有序稳妥推进核电建设仍然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全面进入清洁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说。
核电重启背后是广阔的市场。2018年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约19亿千瓦,核电占2.5%,发电量占比达3.7%。根据国际主要能源机构预测,到2035年国际发电量平均增速为2.2%至2.3%。中国发电量增速较高,如按3%来预测,到2035年可能达到28亿至30亿千瓦总装机容量。
据核能行业协会的研究预测,如果将核电的发电量占比提升一倍,达到8%,考虑到核电的负荷因子较高,预计到2035年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1.5亿千瓦,在建5000万千瓦,为实现这个目标,每年须开工6至8台机组。若以每台投资100亿元至200亿元计算,投资规模高达千亿元。
多元利用大势所趋
当前世界能源增长需求放缓,对大型核电站的建设需求减弱,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进入了新阶段,对核能多用途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04年6月倡导成立“革新型小型核能装置”协作研究项目,主要致力于核能多用途利用,包括城市区域供热、海水淡化、工业工艺供热、偏远地区及孤网热电联供、海洋开发能源需求等。
2000年,美国能源部率先提出模块式小型堆概念,用于小火电替代或城市附近进行电、热、淡水、蒸汽联供。中核集团于2010年正式启动玲龙一号专项科研工作,2016年4月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通用安全审查的小型堆,是全世界小堆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9年7月,海南省举办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第五批)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中核集团宣布启动我国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
据IAEA统计,全球共有包括美国、俄罗斯、法国、南非、印度、韩国、日本及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正在开展小型堆技术研究,已公布的小型堆设计共有约50种,3种设计的首堆已启动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表示,模块化小型反应堆可以在工厂集成组装,完成后整体运往安装现场,大大缩短了安装工期。实现“即插即用”的理念,有可能使核电工程在短短的2年至3年内完成。
海上浮动核电站是当前一种重要的利用形式,其将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结合,突破空间限制,使核电移动化。海上浮动核电站一般采用小型核反应堆,安全性高。浮动核电站可为海洋平台提供能源,包括电力、蒸汽等,为海洋开发提供支持,还可为孤立海岛、封闭海湾提供电力和能源。
目前,世界上唯一已建成并即将投入运营的海上浮动式核电站工程是俄罗斯的“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该核电站于2007年开始建造,2010年核电站船体下水,2019年6月获得核设施运行许可证,预计2019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
中核台海清洁能源(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维表示,充分利用浮动平台可移动性特点,一方面,可紧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全球市场用户能源需求,助力各国共同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大幅提升我国海洋综合保障能力,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牢固树立安全防线
核电重启背后是广阔的市场,但安全始终是高悬于核电发展之上的关键前提和绝对底线。
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曾深刻改变全球核工业发展格局,在此事件之后,全球核电人反思创新,将世界核电发展推进到“三代”时代,核电的安全性大幅提升。
“三代核电的安全性是足够的。”叶奇蓁说,商用核反应堆50年来的正常运行证明,其辐射影响是极低的,且远低于天然辐射水平。第三代反应堆包含在堆芯融毁时收集熔融物的堆芯扑集器以及其他安全设施,使高压堆芯融毁的频率降低10倍以上。
不论技术如何发展,核安全都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挑战。“多年的核安全监管历程和国际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核安全与核能发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副司长巢哲雄说。
今年9月3日,我国政府首次发布《中国核安全白皮书》,全面分享了中国核安全监管理念和实践,有效回应了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关切,展示出我国倡导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
与此同时,《核安全法》的颁布为实现核能利用的持久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目前,核安全法规标准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修订工作大幅加快。“要始终把安全放在核电工作首位,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落实核安全责任,健全安全体系,持续提升核电安全水平。”刘华表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轶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