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同城上热搜了。同城化,于老百姓来说,最真切的感受是什么?
“更快捷了。”“高铁通勤族”德阳人王兴贵说。9月底,被市民称为“像地铁一样的高铁”的新型动车组投运后,成德之间每天开行动车112趟,高峰时段最短开行间隔仅5分钟。
“更方便了。”广汉企业主陈才亮说。今年4月,广汉市与青白江区实现审批事项跨区域通办,他领到了首份跨区域办理的营业执照,“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两地来回跑了。”
“更幸福了!”成都市民王涵眼见两地越来越“亲密”,今年,她终于下决心到德阳工作,与早前两年到德阳工作的老公也来个“亲密团聚”。
“前景更好了!”据统计,成德之间每天往返7万多人次。两座城市的人们,正在从同城化发展中汲取更多发展机会和前行力量。
德阳深刻领会中央、省委战略考量,坚决扛起推动成德同城化成势成效的时代使命,着力在规划、交通、产业、生态、服务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川开局起势,推动成德两地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同频共振,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交通共建:互联互通 深度融合
11月2日早上7点,德阳市民王兴贵已经到达德阳火车站,准备搭乘7点21分前往成都东的C6227列车赶去成都上班。王兴贵与大多数家住在德阳、工作在成都的人群一样,周五下班后搭乘动车回德阳,周一早上再返回成都。
现在,王兴贵不再开车往返成都、德阳。“动车又快又方便,运行趟数也多,赶一趟成都的时间跟在德阳穿城的时间差不多。”王兴贵感叹,动车公交化运营让成德两地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小,更让“成德同城”这个概念在老百姓心中具象化了。
今年9月29日,成德动车再添“砝码”。成都、绵阳、德阳等六市联合购置(租赁)动车组投运,其中德阳购置(租赁)CRH6A-A型动车2组用于深化成德动车公交化运营,动车组坐席216人,站席约450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乘客购票需求,列车能够像地铁一样“快起快停”,市民乘坐动车犹如乘坐地铁。
新型动车组投运后,成德动车进一步加密,从每天79趟增加至112趟(其中德阳直达双流机场从每天7趟增加至16趟),日运送乘客超过2万人,平均发车间隔缩短至20分钟以内,高峰时段最短开行间隔仅5分钟。
在往返成德两地的公共交通中,被青睐的还有“地铁3号线摆渡车”,完全覆盖成都地铁运行时间,自7月20日开通后,大受热捧,短时间就新增运力加密班次。10月22日,摆渡车再次调整,实行早晚高峰5分钟一班。
市民梁晓说,坐动车体现一个“快”字,坐摆渡车无缝接驳地铁且票价“亲民”,“都很便捷。”
除了地铁3号线摆渡车,什邡市也开通了到成都地铁5号线的摆渡车。目前,成德间共计5条城际公交线路,日均运送乘客近万人。
在“家门口”就可以值机,德阳双流机场城市候机楼启用至今,累计运送旅客9.8万余人次。
交通,是成德同城化的先导和支撑。德阳着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通勤最佳城市,谋划实施成德“9高13快13轨”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半小时交通圈”。目前,天府大道北延线德阳段基本完成三星堆示范段建设;成都“三绕”德简段年底建成通车,德都段将全线贯通;成德市域铁路S11线年底前完成合资公司组建。并且,德阳将从成都北站精准对接成渝中线,全面融入成渝1小时经济圈,重塑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
出行的幸福感,源于生活在这两座城市的人们,对每天所体验到的便利性、便民性和通达性的高度认可。未来,成德之间必将形成一种新的大交通格局,给百姓更多幸福感,给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边界共融:合作示范 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推动交界地带深化合作,德阳为成德同城化发展制造更多支撑点,为老百姓谋取更多同城“红利”。
4月24日,广汉—青白江率先打破行政地域限制,实现全省首批33项审批服务跨区域通办,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实现两地窗口服务、证明材料、审批结果等效力互认。
效率见真章。签约4天后,4月28日,广汉市鑫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青白江区申请并领取了营业执照。这是广汉市与青白江区审批事项跨区域通办协议签署以来,第一份跨区域办理的营业执照。
“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两地来回跑了,同城化的便利实实在在送到了老百姓手中。”广汉市鑫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才亮领到营业执照时不禁感叹。
10月29日,广汉与青白江就群众反映强烈的“高频事项”再次梳理,进一步扩大通办业务范围,两地跨区通办步入“深水区”。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德同城化协同效应已经初步显现,近期到德阳投资兴业的优质客商明显增多,“投资德阳就是投资成都”正逐步成为共识。
对于成德两地的企业而言,只要抓住用好成德同城化带来的战略机遇、政策红利和市场潜力,主动借势能、借资源、借渠道、借平台、借人才,就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集聚资源要素,迎来新一轮蝶变,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深化边界试验区建设。“任务书”变成了“施工图”。今年,广汉—青白江、什邡—彭州、中江—金堂陆续签订合作协议并制定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规划面积3088平方公里,将实施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3644亿元。
产业共兴: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
11月2日,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大货车疾驰如风,每个工作人员脸上都写满了“忙碌”二字。
在同城化发展格局中谋变。目前,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与50公里外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已组建成德物流港合资公司,编制了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项目131个,总投资2644亿元;共同发布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投资“机会清单”,其中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约400亿元。
不只在物流方面加强合作,两地政府、产业功能区、企业之间采取“总部+基地”“研发+制造”“头部+配套”等协同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互动和科技创新协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成果显现。
几天前,凯州新城召开规划设计成果汇报会,标志着凯州新城规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产业功能区联动为载体,以产业协同为重点,凯州新城探索借鉴“飞地经济”“园中园”或“共建园”等合作模式,重点推进中江与金堂边界产业合作,主动承接成都产业疏解,推动成都“东进”区域相关产业与凯州新城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
一周前,在成德眉资产业链项目合作集中签约仪式上,德阳与成都重点企业签订了“航站楼及轨道交通配套结构件制造基地”“新型电缆生产基地建设”等5项合作协议,涉及装备制造、食品生产相关领域,签约金额逾15亿元。
三个月前,好消息传来。由德阳联合成都共同推荐的“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在国家工信部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胜出,独揽全国能源装备分包集群第一位。按照国家遴选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示范的安排部署,成德两地将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1000万元,用于打造国际知名的优势制造业集群。
目前,德阳与成都企业在装备制造、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配套合作。东方电气为国家电投等电力企业提供电力设备配套,中国二重为成飞集团、成发集团等航空航天企业提供铸锻件配套。
成德两地在西南地区最早提出同城化发展理念,在未来成都都市圈的产业生态中,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德阳作为周边城市,将进一步强化协作功能,大力发展与成都相配套的先进制造业,努力成为成都的“苏州”和“东莞”,支撑成都都市圈提升产业竞争力。
服务共享:同城而居 无界生活
“幸福就在这一刻。”在德阳市区购买了一套新房的陈鑫充满了幸福感,“我的公积金是在成都缴存的,但可以在德阳贷款购房,这样的利民政策加速了成德两地百姓流动。”
今年3月,成德眉资四地签署了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积极推动政策全面协同、数据互联互通、系统共建共享、人才共育共进。四地职工可“异地通办”退休提取、异地转移接续及异地贷款受理等事项。1—9月,全市共发放成都缴存职工在我市购房贷款470笔、1.6亿元,增长102.6%、119.7%;德阳缴存职工在成都购房贷款601笔、3.3亿元,增长472.4%、509.7%。当前,成德两地公积金中心正全力推进新一代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及服务平台共建,预计明年3月同时上线,实现两地住房公积金政策趋同、流程趋同及数据共享。
成都的医疗资源正逐渐向德阳聚集。在绵竹市人民医院,患者李兰香坐在华西专家面前就诊,一直未查明的病因终于查实,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以前挂华西医院的专家号,一个月都挂不到,现在在本地就有华西专家坐诊。”李兰香内心的激动写在脸上。
全市20家医疗机构与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绵竹市、广汉市先后与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建立托管紧密型医联体;市精神卫生中心加入省精神卫生中心跨区域医疗联盟。省人民医院拟托管市二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拟建德阳分院。成德两地开通异地联网结算医药机构增至14515家、增长98%。
同城化在教育领域也有具体呈现。德阳成都外国语学校已于今年9月开学,德阳天立、巴川公学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我们不用再舍近求远去成都,今后在德阳就能享受成都的优质教育资源。”德阳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家长邓仁成说。
工作在成都,生活在德阳,两地如居一城,在德阳不仅能享受到成都的优质公共服务,更能享受到优质的人居环境。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0年9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德阳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3位,今年以来首次进入前20名。随着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门山生态屏障、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沱江流域生态廊道、天府绿道生态带建设加快,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沃野千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四川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