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题:“国家队”进场,“适老化”改造这样改!
新华社记者戴小河、王琳琳、吴雨
老年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高龄老人被抬进银行办理自助社保业务、不会使用移动支付难以缴纳医保……动动手指完成在线服务对年轻人来说并非难事,但对于部分老年人可能就是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2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负责人纷纷拿出“实招硬举”,权威解读“国家队”进场后“适老化”改造如何改。
看病:“绝不能让老年人因智能技术挂不上号”
“我们绝不能让老年人因智能技术挂不上号、看不成病、办不了事。”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在吹风会上表示。
智能技术为患者提供了自助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便利服务,却也给一些不使用和不会使用智能技术的老年患者带来很多困难。
为此,方案提出,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王海东介绍,国家卫健委要求医疗机构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保留传统服务方式。挂号环节,医疗机构将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就医环节,将进一步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引导、人工咨询等服务,尽最大力量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此外,针对一些服务场所拒收现金现象,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将会同相关部委引导规范高频服务场所的现金使用行为。通过暗访等方式开展摸底调查,建立违法主体名录库。
出行:“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唯一凭证”
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码”成为通行必备,却也成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年人的出行阻碍。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蔡团结介绍,各地落实“健康码”分区分级查控措施,一旦疫情升级,确需查验“健康码”时,应当保留人工服务,并且指导地方优化亲友代办、工作人员代查等服务。
“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的唯一凭证,要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相结合手段,方便群众出行。”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卢向东说,下一步,要保留其他方式替代查验。比如,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凭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纸质证明等替代查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场所,为老年人开设“无健康码”通道。
日常出行中,不会使用网络约车、网络购票成为一些老年人的“头疼事”。
“要保持电召、扬召服务,保障老年人不会上网或者没有手机也能打车。”蔡团结表示,各地应保持巡游出租汽车扬召服务,充分发挥95128等电召服务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或者即时叫车服务。同时,在各地组织爱心车队、雷锋车队等,提供一对一的结对保障服务。此外,在医院等老年人出行集中的场所,推动设置临时叫车点。在一些地方设置人工按键,可一键叫车,为老年人提供方便。
“鼓励网约车平台优化约车软件,增设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降低操作难度,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蔡团结说。
办事:“两条腿走路,兜住底、能兼容”
“哪怕是小众需求,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给出了在便利老年人“网络办事”上的出发点。
信息技术便利了各项高频办事服务。“但同时,确实要关注和照顾到各类社会群体的需求,整个社会都要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赵辰昕说,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两条腿走路,兜住底、能兼容”。
“兜住底”,是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强调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赵辰昕划出如下重点:
第一类要保留传统纸质凭证,比如不会扫码或者不方便扫码的老年人,可以由社区、医院提供纸质证明,还要求车站、文体场馆保留车票、门票等传统纸质凭证;同时,要加快打通后台信息,扩大身份证件、社保卡、老年卡、医保电子凭证等证件的通用范围。第二类是专设老年人服务绿色通道。第三类是保留人工服务,让窗口服务、电话专线、引导人员能够更好帮助老年人;消费场所要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社保、民政、电信、缴费等便民服务要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能兼容”,是指提供服务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要在软硬件设计上优化提升,使传统的方式和创新的方式双轨运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隋静说:“我们已经筛选近百个跟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媒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生活娱乐、网络购物、政务服务平台等互联网网站、手机APP,在字体大小、字体色彩、语音阅读、临时弹窗、文字输入提示等方面做出调整,尽可能考虑到老年人在视力和听力等方面的困难。”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