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10月季节性回落后,11月多项金融数据“回暖”。根据央行12月9日发布的数据,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
机构普遍认为,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3万亿,从全年信贷投放节奏来看符合季节性规律。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11月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企业部门贷款新增781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018亿元;居民部门贷款新增753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703亿元;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减1316亿元,说明影子银行治理发挥积极成效,资金空转明显改善,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11月贷款期限结构进一步向中长期倾斜,11月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88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681亿元。温彬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较多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投资需求也在同步回升,金融加强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发挥积极效果,基建等中长期投资逐渐发力。
在新增人民币贷款和地方债的拉动下,11月社会融资规模的新增额站上2万亿关口,单月新增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06亿元,环比多增7127亿元,略超市场预期。表内贷款和政府债券比去年同期多增幅度较大,对社融形成贡献。但受违约事件影响,企业债融资同比少增近2500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11月新增社融规模环比多增,主因是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季节性回升。从同比来看,11月新增社融多增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人民币贷款和委托贷款三项拉动。
展望后续政策走势,温彬表示,临近年末,市场资金需求较为旺盛,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王青认为,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带动下,年末宽信用将持续处于“退潮期”,压降房地产相关融资、支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将进一步显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