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爆炸后反政府示威升级,黎巴嫩如何“化危为机”?|新京报专栏
推进改革早已是黎巴嫩各界的自省与共识,贝鲁特大爆炸是该国不可承受之痛,这些或许将为此次危机催生转机。震惊全球的贝鲁特大爆炸事件已经造成了至少158人死亡、6000人受伤,还摧毁了一座重要的储备粮粮仓。除了仍在上升的伤亡人数和可能面临的粮食危机之外,黎巴嫩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在不断积聚,在经过事件之初的恐惧与迷茫之后,部分人也突破了“情绪临界点”,灾后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纷至沓来。爆炸危机+暴力示威:黎政府面临严峻考验8月8日,数千名抗议者聚集在贝鲁特市中心,高呼“人民要推翻政权”,声称“这场毁灭整个城市并震惊世界的爆炸是黎巴嫩政府无能和腐败的直接结果”,反政府示威很快演变为民众与军警间的暴力冲突,初步导致1人死亡,238人受伤。就在黎巴嫩军警全力应对暴力示威的同时,多名黎巴嫩退役军官携数名抗议者冲入在此次爆炸中受损严重的黎巴嫩外交部大楼进行“接管”,并宣布成立“革命总部”。面对风起云涌的街头运动,“受命于危难之际”、今年1月下旬才完成组阁的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则表示,“只有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才能走出危机”。不难看出,抗议民众的激进诉求与政府总理的纾困之策间存在着巨大的认知鸿沟,两者之间实际上处于一种“自说自话”的零交流状态。贝鲁特大爆炸是黎巴嫩政府与民众当前正共同经历的最大危机,尤其对于黎巴嫩政府而言,其教派分权政治为底色的脆弱政治生态更是受到巨大考验。如何找准“着力点”以求化“危”为“机”,是其不得不积极面对且谋求有效应对的头等大事,这关乎黎巴嫩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和黎巴嫩危机后经济重建。事实上,不论是抗议民众“推翻政权”的情绪化口号还是建立“革命总部”的“行为艺术”,或是总理提出的“议会提前选举”的无奈期许,要想借此缓解黎巴嫩国家危机,都非易事。危机中寻找生机:救灾为先,改革为本具体而言,黎巴嫩当前的危机虽有深层次的政治与经济原因,当下的暴力示威也是去年示威活动的某种延续,但此次危机毕竟有着强烈的公共安全危机色彩。换言之,黎巴嫩要走出危机,必须将当务之急与长远之策区分开来。首先,从当务之急来看,黎巴嫩如何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才是平息民众愤怒和街头运动的关键所在。黎巴嫩要走出当前危机,围绕大爆炸的应急救援、事故追责、灾难赔偿与国际援助缺一不可。对于据称无家可归者已达25万、堪比小型核弹袭击的大爆炸而言,做好死者的善后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更多伤亡数字、安置规模庞大的无家可归者,以及防止灾难过后的疫情等次生灾害等都是亟待有力推进的首要任务。真相是有力的辟谣武器,在展开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对事故来龙去脉的“刨根问底式”调查也刻不容缓,黎巴嫩政府对港口区相关官员的“软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爆炸事件追责本身要以事实为依据,这样才能排除阴谋论与反智主义的双重干扰,事故定性与责任认定将为下一步的灾难赔偿提供依据。此外,获得国际谅解与援助尤为关键。备受街头运动、经济衰退和新冠疫情打击的黎巴嫩在经历此次大爆炸后可谓“独木难支”,但获得国际谅解是推进国际援助的前提,毕竟此次爆炸有联合国维和人员受伤,荷兰驻黎大使夫人也伤重不治。其次,从长远之策来看,黎巴嫩的政治变革是最大限度减少此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保障。迪亚卜总理呼吁提前议会选举,其实也是一种危机解决方案。历史上黎巴嫩议会任期因受战争与政治斗争的影响而极不规则,上一届议会任期从2009年一直延续至2018年。事实上,在马赛克式的教派分权政治日趋固化的背景之下,即便议会改选亦只能产生“治标不治本”的效果,所以从根本上进行政治变革,或许才是助黎巴嫩走出困局的治本之策。法国长期与黎巴嫩保持密切联系,此番马克龙总统亲赴贝鲁特,一面向黎巴嫩政治精英呼吁“紧急改革”,否则黎巴嫩“将继续下沉”,一面向黎抗议者保证“援助不会落到腐败者手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推进改革早已是黎巴嫩各界的自省与共识,贝鲁特大爆炸也是该国不可承受之痛,这些都将为此次危机催生转机。□钮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进入专题:黎巴嫩首都发生爆炸 责任编辑:武晓东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