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让煤炭“体面”离开?德国人做到了!
海外网12月21日电经历150年岁月风尘后,德国最后一座位于鲁尔工业区的黑煤煤矿于当地时间12月21日关闭,宣告了鲁尔区曾经的支柱产业、德国战后经济奇迹的功臣走向终点。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虽然环境污染正日益受到关注,但导致黑煤煤矿在德国走向终点的不是环境因素,而是来自国外廉价黑煤的竞争。
据德国鲁尔矿业集团水利工程师安德烈·尼曼介绍,目前布洛普-汉尼尔矿区(Prosper-Haniel)隧道中的钢铁、铁轨、电缆等设备已完全拆除,最后的混凝土浇筑及打注地下水工作仍在进行中。
鲁尔情怀:煤炭、足球、啤酒
德媒The local称,最终的结束仪式将由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主持参与。为纪念这最后的历史时刻,1500名矿工决定在煤矿被封之前,伴随着“Ruhrpott!Ruhrpott!(鲁尔!鲁尔!)”呐喊声,挖出最后一块黑煤。德国总统将得到这最后一块当地煤炭。另外,矿区部分遗址将被改造成一座公园,旨在保留对鲁尔矿业文化的记忆。
身穿灰白色工作服、头戴黄色安全帽的47岁矿工Thomas Echtermeyer对德国《图片报》表示:“现在一切都快结束了,真令人伤心。”72岁的退休矿工Reinhold Adam也在闭矿之前最后去了一次,动情地称“在这里我们结下了特殊的地下同志情谊”。
这一天,不仅仅是矿工会流下眼泪,当地的足球迷也会感到唏嘘。德甲劲旅多特蒙德的首席执行官瓦茨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这里的人们而言,煤炭、足球和啤酒是永远不可分割的,这三样东西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和社区之中。”
巴基斯坦《论坛快报》称,得益于煤矿业历史悠久,鲁尔区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方言、歌曲、足球俱乐部、供奉矿工守护神圣芭芭拉的教堂,以及世代相传的采矿传统,这些都深深融入了该地区的日常生活。对于关闭鲁尔区最后一个活跃井,许多人哀悼的不仅仅是一个伟大行业的落寞,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结束。
煤炭推动实现战后“经济奇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鲁尔工业区曾帮助德国实现了战后“经济奇迹”。这座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的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是德国以及世界最重要、最典型的传统工业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而煤炭一直为这个心脏提供动力。研究鲁尔采矿史的历史学家Franz-Josef说:“150年来,煤炭是德国的主要能源和最重要的原材料。”
煤矿业还催生了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中左翼的社会民主党( Social Democrats ),该党在社会斗争得到了大量煤矿工人的支持。
德国煤炭还是让欧洲各国走近的功臣。正是由于德国对关键性的煤炭和钢铁行业的严格控制,促使法国在1951年提议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共同掌管成员国煤钢工业,并免除相关关税。这个联盟的形成是欧洲国家走上经济共同体道路的第一步,欧洲经济共同体后来演变为欧盟。
随着外国竞争采煤成本下降,德国在硬煤和黑煤市场主导地位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衰落。“采一吨德国煤成本为250欧元,但在其他市场上的售价只有80欧元”,德国鲁尔矿业集团发言人Christof Beike说。
目前,德国燃煤发电站使用的大部分硬煤来自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和哥伦比亚。多年来,德国煤炭产业一直依靠政府补贴,仅在2017年政府就花费超过10亿欧元来支持硬煤开采。
弃煤过程缓慢且艰辛
成也煤炭,败也煤炭。2017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决定,逐年削减煤炭补贴,并在2018年前关闭最后一座黑煤煤矿。
《论坛快报》称,德国政府为鲁尔区矿工预留了11年的时间。缓慢的告别是为防止大规模动乱和抗议,避免出现英国20世纪80年代因煤矿关闭而引发的大规模罢工。
虽然德国关闭境内所有黑煤煤矿,并非完全告别煤炭。在德国,化石燃料仍占其能源结构的40%,这是由于德国决定到2022年放弃核电,为弥补核电缺口、保证电力供应,无烟煤与褐煤电厂仍在运行。
在环保主义者看来,德国弃煤并不彻底。德国仍有许多露天矿开采褐煤,褐煤比黑煤更软、更便宜、更脏。2017年,褐煤发电总量约占德国电力供给的14%,而包括无烟煤、烟煤等黑煤发电则占德国发电总量的23%。
据悉,德国煤炭退出委员会11月表示,将于明年2月宣布逐步淘汰煤炭的路线图,并指明德国煤电的“最终时限”,以确保实现气候目标。德国第一波燃煤电厂的关停时间可能从原计划的2020年推迟到2022年。
根据德国政府部门一份气候变化报告,德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工作并不尽如人意。针对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政府气候变化报告指出,相比1990年,目前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下降了32%,较40%的减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正如德国能源署前总裁斯蒂芬·科勒所说:“能源转型只是刚刚开始,艰巨的事情还在后面,转型没那么简单。德国确实还需要一点时间。”(海外网 张琪)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