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财报道,近日,对于中国央行购买股票ETF的可行性引发市场的关注。1月9日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没有听说有这样的计划。这不太现实,法律上也不支持。按照目前的中央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包括了:“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但是,并不包括购买股票。
【推荐阅读】
盛松成、沈新凤:央行直接购买股票的理由不成立
中信证券明明:反对中国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F
中信证券:中国央行可能购买股票ETF 来置换证金持仓
从日本央行进行股票资产购买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央行未来购买股票ETF具备一定可行性。
▍全世界的银行都极少把购买股票作为一种货币工具。
部分央行会购买海外的股票或是ETF作为管理外储的方式,但是直接购买本国的股票是极其例外的操作,这么做的就只有日本央行(2002年持续至今)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金管局的操作(建立平准基金)。金管局目前已经实现退出,而日本央行目前把扩张资产负债表购买股票ETF已经作为常规化的宽松工具之一。
▍日本央行历史上最初的股票购买计划是出于稳定金融市场目的。
日本央行的股票资产购买计划始于2002年9月,持续2年,总额约2万亿日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稳定股票市场。这轮资产购买于2007年10月开始逐步退出,不过随后2008年便遭遇金融危机,于同年10月暂停处置计划,并于2009年2月启动了新的股票购买计划(同样出于稳定股票市场目的),持续至2010年4月,总额3880亿日元。
▍2010年开始的ETF购买计划则被当作一种货币宽松工具。
日本前央行行长白川方明最早在2010年10月提出将央行购买股票ETF作为货币宽松政策的一部分,规模为每年4500亿日元,主要目的是刺激本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提高其所持有的的股票占总金融资产的比重,降低权益资产的风险溢价,从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以刺激企业进行主动投资。2013年4月新任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推出了QQE,ETF购买被当作QQE的一部分政策举措,规模大幅提高至每年1万亿日元。此后,日本央行又多次调高ETF购买规模,目前达到每年6万亿日元。
▍日本央行的部分ETF购买计划甚至被设计为“定向调控”模式。
2015年12月,日本央行提出了一种新的ETF购买计划,去购买一些特定的ETF,规模是每年3000亿日元。这些ETF当中包含了很多主动进行研发开支、固定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股票,旨在鼓励企业去增加相关资本开支。
▍从中国情况来看,央行购买ETF也具备一定可行性:
1)最直接的一个潜在作用是置换证金的持仓。相较证金,央行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进行股票ETF购买的成本更低,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易。
2)既可以作为稳定市场举措,也可以压低风险溢价,刺激直接融资市场。
3)央行扩表直接购买ETF不存在信用乘数效应,流动性不会外溢,不会直接影响其他资产。
4)可以学习日本设计“定向调控”式的ETF购买计划,鼓励企业在特定领域加大投资,包括固定资本、R&;;D等。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