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新闻 >

中国催贷江湖风云录

2019-01-10 18:55:04来源:GPLP(gplpcn)

  小王(化名)最开始选择做催收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主要看中任职要求不高,另一方面,急需一份工作糊口,于是在催收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小王很快便加入到了催收大军当中。

  从刚开始的打电话都不敢大声说话到与“老赖”面对面对骂,小王只用了一个月,在年初催收高峰的时候,小王连续五个月的工资都达到了3万多。

  如今的小王每天要打完200~300通电话,从借款人电话到其通讯录里的亲属电话统统都要打。

  “有的‘老赖’不还钱,接到电话就说再催就自杀,我就淡定地跟他说,有本事就去。类似的话听多了,没什么感觉,其实心里只想着把钱催回来。”小王现在讲起当初的催收经历,还会不经意的展露出当时的激情。

  作为一份职业,讨债的电话每天打完,小王都会筋疲力尽,深感每一分钱来之不易。

  不过,电话的另一头,其实被讨债的人也是一脸沮丧,甚至伤心大哭。

  甚至每次接到催收电话,小玲都会发抖。

  “工资每个月都要延缓几天发,也不是恶意不还,然而就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每天催下电话都打的你神经紧张。”小玲因为紧急情况曾经借了5000元,谈起这段经历她形容为噩梦一场,“今后打死都不要小额借款了。”

  终于,这种恶性循环结束了。

  电话催收不再任由这些讨债人员自由发挥,而是被政府监管,据悉,监管不仅对催收行业有所行动,还“约谈”的催收公司的重要客户——现金贷、P2P公司。

  “听说是某个催收公司在催收的过程当中导致人出了意外,一个同龄人人就这么没了。”小王有时候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到底有没有意义。

  只是还没有等他来得及反思完,行业的裁员潮就来了。

  虽然小王的领导告诉他,他们公司是行业龙头,客户多得是。只是2018年11月的一天,小王所在的催收行业龙头的分公司突然被查封,据小王透漏,是他们同事在催收过程中“伪造部门的文件,让借款人还款”导致。

  小王委屈的表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短信通知、电话联系、发律师函,能用的都用上了。老赖们哭穷、耍赖、失联、投诉举报,反催收招数一套又一套,还叫嚣着凭本事借钱,凭本事不还,欠钱欠得理直气壮,不拿点东西吓唬他们根本就收不上来。

  谈及委屈,小王心里也一大堆。

  “为了保证续单,我们必须提高催收率,还不能违规或有投诉。借款人吃定了我们这一点,反过来以投诉威胁我们。有时候我们警告一下,他们就说要找平台方投诉。”该催收公司负责人直言,在此背景下,催收公司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追得紧了,公司被投诉;追得松了,钱催不来。

  催收江湖: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催收就有反催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催收江湖当中,催收与反催收在不断斗争当中升级,最终导致二者关系紧张,如今,老赖和催收员已成为两个势不两立的群体:

  一边,老赖们称催收员为“催收狗”,讽刺他们以非正常方式骚扰借款人周边的人;

  另一边,催收员私下称老赖们为“老鼠”,意指他们见不得光。

  官方数据显示,这部分人群在中国有数百万之多。但据催收业内人士直言,老赖群体总数恐怕早已超过千万。可怕的是,数量还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双方时时刻刻上演着勾心斗角的无间道,而在这刀光剑影的背后,是遍体鳞伤的催收业和不堪重负的网贷业。更为严重的是,遍地“死账”预示着,风险一触即发。

  打开QQ搜索“反催收”,众多奋战在反催收道路上的“老哥”在等别人进群,一起为反催收尽一份力。数百个相关的群,其中接近人数上限的多达几十个,粗略估算,这些QQ群聚集了几十万的老赖大军。

  这些“反催收群”各有各的规定:

  比如有的要求新人进群必须在三分钟内发出自己的实时逾期截图,否则会被当成催收卧底踢出去;有的则要求支付费用进群;有的则要立毒誓:“如果我是催收狗或平台卧底,死全家。”

  反催收也是有技巧的,活跃的群里,群管理员会不定时引导逾期未还款的借款人投诉平台,在他们看来:“平台倒闭了就不用还钱了。”

  在这些群里,群友们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最高级别的被称为“百年老赖”,因为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也会有人分享自己的反催收经验。

  “你把电话静音,摆在那么不接,跟家里人说这些都是骗子,耗过一段时间之后,有的平台会放弃继续催收。”小刘(化名)一共在6个平台借了钱,虽然都不是很大的金额,但是最长的已经逾期两年了,他就用从来没有还过一分钱。

  来,让我们看一下这些江湖术语及招数:

  1、通话录音。这一招是应对口无遮拦的催收人员的,这是小李(化名)的常用招数,在他看来,反催收是一场心理战,既然现在都不让暴力催收了,那就抓住催收人员的软肋,爆粗口就去举报他们暴力催收,搬出部门的名号就就举报他们冒充政府部门骗人。

  2、服软。“有时候也得服软,哭穷扮可怜,也能拖上一阵子。”小李说,哭穷时一定要真诚,要让电话另一边的催收员确信,自己想还钱,只是现在兜里确实没钱了,等有钱了一定会还。当然,最后他也不会去还款,因为这只是他反催收的套路。

  老赖的心理博弈

  知道自己还不上为什么还要去贷呢?

  对此,小张(化名)向GPLP犀牛财经讲述到,我是2018年4月份向XX贷申请借款30000元。借款申请后XX贷客服人员联系过我,我算了一下利率太高,就拒绝了,可是过了几天还是打款了,借款合同借款是36829.81元,立即被上海XX科技扣款6829.81元,实际借款到手30000元整。XX贷aPP上面借款也是30000元,分期12期还款,每月还款3700元,一年共计需还款44400元,利率达到48%。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所有电子合同签名都没有我本人的签名,包括合同备注必须本人签名的合同。合同签属地为北京,而我本人有近10年都没有去过北京了。

  我想退都退不掉,和XX贷客服协商,口头表示可以退,但就是不扣款,我联系过XX贷客服人员,客服人员给我查了一下,除了在4月24日收到扣除会员费的扣款指令,之后根本没有收到XX贷的扣款指令。”小张吐槽,原来,借贷平台就是一个“圈套”,套你没商量。

  后来,尽管小张一直跟客服协商还款,但一直协商解决不好——逾期没有还款,年利率48%怎么还?逾期利率更是高的吓人,逾期两个多月逾期利息近3000块钱。

  “近期,暴力催收的人开始上了,他们不断恐吓,侮辱,辱骂我本人及亲人,一天打十几个电话,打我通讯录的电话,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我希望寻求援助。”小张有点心惊胆战。

  那么,为什么网贷平台非要选择暴力催收呢?

  GPLP犀牛财经对此请教了专业人士,原来还是成本问题。

  首先,如果法院起诉的话耗时耗力,借款金额较小,起诉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还要请专门的律师,所以基本上网贷平台不会考虑起诉,而且即使起诉了借款人如果没钱还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其次,网贷平台虽然都打着正规的旗号,但其实好多平台在放贷过程中做的仍然是违法的,比如,小张遇到的高利贷、砍头息、暗收手续费等,这些都属于违规行为。

  既然是违规的放贷,网贷平台也不傻,十有八九不会选择法律程序去催款,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一些没有合规资质的第三方催收公司,进行暴力催收,达到催款目的。

  最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18年3月28日发布的《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中,明确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以利息、违约金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债务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超出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对于超过国家规定36%贷款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公约还指出,催收人员应该在恰当时间进行债务催收活动,不得频繁电话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催收人员不得向债务人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违约等个人信息,法律法规另行规定的情形除外。

  暴力催收下的人间悲剧

  2016年,因一起暴力催收导致的“于欢案”,震惊全国。于欢在面对“黑社会”暴力催收时,奋起抵抗,造成伤亡,在全国引起大众对法律、道义等的热烈讨论。

  2018年又一起人间悲剧再次将网贷催收推上风口浪尖。丈夫为逃脱网贷,制造假死假象骗保,妻子在朋友圈留下“绝笔书”带儿女自杀,妻子儿女死后丈夫后现身。

  本是一场车毁人未亡的闹剧,最后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悲剧,何某最开始的初衷竟然是为了躲避网贷催收。

  如果不是裁员,小王也早就萌生了退出江湖的悔意。

  “有的时候真的下不了手。”小王在下半年的时候开始良心发现。

  当然,伴随着催收人员的离职,整个行业也在监管的高要求下不断退场——近年,监管对催收行业的监管不断收紧,同时,监管还整顿了P2P、现金贷等,导致他们现在业务量越来越少,催收工作也原来越难做。

  那么催收行业的未来在哪里呢?

  首先市场是存在的,据银保监会最新统计,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5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7%,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尽管在统计口径及数据上存在些许争议,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空间巨大是不争的事实。这片巨大的市场也为中国催收行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沃土。

  有业内人士称,未来的催收要打组合拳,前期风控+语音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人工+征信+互联网仲裁/诉讼等等,全方位进行,才能真正有效。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上述对于智能催收非常乐观的观点,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智能催收目前来看并没有那么神奇,有九成的智能催收是噱头。以一些消金平台与催收公司标榜最甚的智能外呼为例,据悉,智能外呼之所以受到热捧就是由于智能外呼可降低人工成本。

  从每单的成本来看,智能外呼在行业内是按使用时长计费的,大致是每分钟一元或者0.5元左右,而人工外呼则是按每通电话的拨打率,普遍为每通2元。表面看,智能外呼的成本似乎比人工外呼更低。

  可需要注意的是,利用人工外呼进行催收比智能外呼的成功率更高。因此,智能外呼降低成本的所谓优势并不明显,更何况,坏账率上涨带来的危害远比成本降低要严重的多。

  据显示,人工外呼比采用智能外呼要降低一个点的坏账率。智能催收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收的效率,但显然目前的智能催收并没有那么完善。毕竟如果靠牺牲坏账率来提高效率,未免显得有些本末倒置。除了智能外呼,目前技术下的智能分案似乎也并不是传言中的那么厉害。据悉,目前催收策略基本还是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

  催收与反催收的江湖故事,接下来会走向何方,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是我们看到了征信体系在不断完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行业未来会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或许,伴随着信用的不断完善,催收江湖将会远离我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