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新闻 >

盘和林:“账单式小康” 其实消费并不是一种“损益”

2019-01-15 14:55:12来源:金融界网站

  1月8日,支付宝2018年年度账单正式出炉。出炉之后,人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自己过去一年在支付宝上的支出,然而配的文案却大多是“原来我这么有钱啊”、“怎么花费比工资还多”,诸如此类。很多人感觉自己过去的一年过得很艰难,但是一看账单,这明明是富人的生活啊,感到十分恍惚。于是网络上总结出了一个热词叫“账单式小康”,意为“明明穷到举步维艰,但一看账单感觉自己过去一年过得还凑合”。

  实际消费支出与主观获得感之间的落差,是人们大发感慨的根本原因。人们感觉不到自己花了很多的钱,其中缘由很多。首当其冲的是愈趋便捷的线上支付。用现金支付时,人们要把钱一张张地数清楚,然后亲手交到卖家手里,这个过程是相当煎熬的,就跟割自己的肉一样,而且持续的过程越长,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冲击也就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人们的消费冲动。

  不过,这是一个表象,而消费支出大幅增加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欲望更强了。

  数据显示,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9000美元,2018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63元,近些年来两者都在稳步增长。与此同时,消费升级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中。2018年3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其中恩格尔系数为29.3%,比2012年回落了3.7个百分点,进入了经验意义上发达国家所处的20%-30%区间。从总体意义上来说,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反映了我国居民越来越富裕的大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

  不管是与过去纵向相比,还是与周边国家横向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都是相当明显的,但是人们仍然感觉不到普遍的获得感,说明还是有一些问题在深深困扰着人们。比如说,尽管恩格尔系数大大降低了,但是收入差距进而导致的消费不平衡问题仍然广泛存在,这种不平等对人们的幸福感是有负面影响的。另外,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重大,在这方面的支出增长,一方面说明人们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很旺盛,但同时也说明成本也在上涨。在衣食住行中,食品消费占29.3%,接下来就是住房消费,占比达到了22.4%。

  支付宝账单反映的消费支出只是人们全部生活支出的一部分,像住房、医疗、教育等占大头的支出在账单中还没有得以充分体现。所以,尽管人们账单上显示的消费金额很大,但大多是多笔小额支出累计的结果,而这些小额的消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人们一旦对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回顾总结时,那些影响时间更长、影响强度更大的问题就会一一浮现,让人们倍感压力,获得感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

  实际上,这些也还都只是表象,要是我们将“账单式小康”置于时间的长镜头之中,我们才能看出更加深刻的时代烙印。

  我国传统社会一直以货币、资产性财富来度量我们的生活幸福程度,这几乎是绝大多数人获得感的最主要来源。与此同时,我们中国人打心底里把消费作为一种“损益”来看待,就从来没有进入我们的获得感度量要素之中。

  只是,我们经济社会已经悄然发生却又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正如我国经济进入消费经济驱动时代,我们的生活也随之进入了全新消费生活的阶段,而简单地说,货币储蓄已经不是单一目标,生活的更好已经成为首选项。

  不过,我们的“心理账户”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行为经济学认为,这种获得感与实际消费的偏差类似于合成谬误,在什么时间都会存在。也就是说,对于“账单式小康”,社会需要从医疗教育等途径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而与个人而言,则需要将消费纳入到我们的“心理账户”之中,至少消费不是一种“损益”。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