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2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9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七大重点工作方向,其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被摆在第一的位置。关于“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表述为: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继续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途径多渠道补充资本。坚持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就在这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我想这便是对上述表述最直接的解释。其实从去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我们就能发现,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从“松紧适度”变为了“灵活适度”,表述改变一方面显示出了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成绩斐然,就业和通胀率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一味强调松紧的货币政策已不能很好的护航经济发展,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单从降准以及央行的工作会议工作部署来看,2020年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应该是较为明确了,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很可能贯穿全年。笔者之前也曾预测,2020年还会有2-3次降准,全年降准150-200个基点。但如果继续深入思考,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我们应关注的焦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稳健、二是灵活,货币政策稳健的取向体现政策大局观,灵活的定位体现政策工具性。
作为一个大型转轨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我国货币政策除了传统短期目标外,还有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等多重长期目标,需要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做好统筹平衡。因此,在稳就业、保民生的前提下,容许转型阶段一定的经济波动是值得的。货币政策的稳健,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长期结构性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稳健也是宏观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必然要求。
而说到灵活,便是今年的亮点,灵活从根本上来讲是对市场波动的积极反馈,不再拘泥定式,像此次降准便是出于是市场流动性的考量。历年银行新增信贷规模数据显示,每年1月份是银行投放贷款最集中的月份,2018和2019年的新增各项人民币贷款均在1月份创下新高,因此1月初降准释放的资金可以让银行弥补季节性流动性缺口,同时也是应对专项债大规模发行下的流动性需求。2020年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将是增质提效财政政策的有力补充。
其次,此次降准反映了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之所以降准而不降息,一定程度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够畅通,LPR的实行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方面迈出了巨大一步,然而利率传导机制在当下还是很难发挥作用,相比之下,银行信贷渠道还是我国货币政策发挥效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从实体经济的发展上来说,降准较之降息,一定是降准更有效果。
特别的,在前期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情况下,2019年四季度经济已有回暖迹象,比如2019年1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2%,与上月持平,再度站上荣枯线。虽然此次全面降准虽不比定向降准来得精准,但无疑对于市场信心将有巨大的提振作用。央行负责人就此次降准特别指出,大银行要下沉服务重心,中小银行要聚焦主业,都要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也起到了沟通的效果。
针对货币政策是否沦为房地产的“起泡器”问题,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调控政策“房住不炒”的总基调短期内不会改变,加之信托、信贷等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口子扎得较以往更紧,但从水涨船高的角度来讲,对房地产市场的间接利好还是有的。相反,对于春节前后的A股惯常牛市可能积极作用很大,特别是在降准对于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显现之后。
不过,还是那句话,政策虽好,还需传导,过去很长时间以来,由于传导渠道不畅的问题,我国的政策经常表现出严重的滞后现象,从而使得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以降准为例的货币政策最显著的效果在于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但流动性提高并不意味着银行惜贷现象的缓解,“宽货币”必须转化为“宽信用”才能使政策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政策产生效果一要打好流动性基础,二要疏通传导机制。
值得注意,此次全面降准对于中小银行同样意义重大,放开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这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从这个方面来讲,注意银行业体系的改革,改善银行的绩效考核方式,加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