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实现了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年度物价调控目标。
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4.5%,环比持平。当月,PPI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本月分项数据看,前期主导CPI上涨的重要因素——猪肉价格环比下降了5.6%,这也是从2019年6月后,首次在CPI分项数据中录得猪肉环比价格出现下跌的情况。
2019年11月CPI环比数据显示,当月畜肉类价格上涨4.8%,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8%,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
一个月之后,猪肉价格出现了较明显的“掉头向下”态势。此次公布的环比数据显示,2019年12月畜肉类价格下降3.8%,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5.6%,影响CPI下降约0.27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猪肉价格变化的带动下,12月食品价格环比走势也出现了明显下降。数据显示,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
对于此次猪肉价格环比下降的成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解读表示,目前随着生猪生产出现积极变化,中央和地方储备猪肉陆续投放,进口量有所增加,猪肉供给紧张状况进一步缓解,价格由前月上涨3.8%转为下降5.6%。
在猪肉价格下降的影响下,牛肉和羊肉价格涨幅分别由2.8%和1.3%回落至0.1%和0.2%,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由上涨4.3%和3.6%转为下降4.9%和1.9%。鸡蛋供应充足,价格下降5.5%,降幅扩大4.8个百分点。
此次猪肉价格环比下降是否具有趋势性?有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从12月CPI分项指数反映的情况和当前猪肉生产情况看,猪肉价格的“拐点”可能提前来临。
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张德礼认为,猪肉价格到达高位后,供给方面的变动会变得更为敏感。2019年12月生猪出栏环比增长14.1%,当年11月补栏的生猪在今年二季度也将出栏,而二季度的猪肉消费需求通常弱于一季度。在预期二季度猪肉价格有一定下跌压力的情况下,养殖户可能在春节前后加快出栏,导致猪肉价格下跌时点提前。
例如,2019年12月数据显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4%,涨幅与上月相同。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分析表示,12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长1.4%,与上月持平,仍然在可控区间。当前CPI环比涨幅已出现回落,同比涨幅较高主要还是受去年基数较低的影响。
目前,猪肉价格涨势出现明显缓解,这是否意味着CPI同比涨幅长期运行在3%以上高位的局面有望暂告一段落?
对此,张德礼分析称,目前CPI通胀来自猪肉的压力有所缓解,焦点将转向国际油价。预计美伊冲突难以持续,原油定价将逐步回归到供需本身。由于春节错位,1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向上突破,此后逐步回落,CPI和PPI的裂口收窄,货币政策来自通胀的掣肘将减弱。
此前在2019年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也曾表示,目前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工业消费品的供给能力是非常强的,服务的供给随着鼓励服务业的发展也在逐步增加,价格保持稳定可期。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