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学研究的越深,你就越发觉悟,阻碍人生突围的茧,大多都是那些一年365天习以为常的琐碎。
细思极恐,那些令人舒服的绳麻,把人困得最死。
儿孙自有儿孙福;
努力就会有回报;
还是老家待着好;
儿啊女啊别折腾;
千万别负债,丢人!
……
不经常回老家的年轻人是最怕回去的,因为总会有一大群已经习惯了老家“慢到绝望环境”的七大姑八大姨,怀揣着好心,劝你和她们能够命运同频。
心有体会,虽然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时时刻刻下坡路的召唤也会相伴一生。
我的好友村口大爷经常对年轻人说一句话:“少年,成长最孤独,下坡路最舒服。”
2
2016年春节回家过年,遇见了七八年没见的发小W先生,当时他家正准备买房子,就闲着没事咨询了我的建议。
我说:“还是去省会郑州买吧,县城最近已经涨起来了,快一万的价,真不如加个几千块在郑州买。”
当时他没听,只是淡淡的说了句:“你经常在外面,家里面人考虑的你不懂的。”
我知道他说的意思,也能够理解。
毕竟孩子还小,两个老人也不愿意离开老家,媳妇中专文凭到城市里也不知道该干些啥等等。
曾经县城房价无人问津的时期,比如2015年之前,3000多块的价格,似乎大家也没有几个人想着去县城买房。
反倒是站在2016年县城房价翻倍之后的高点上,老家人突然购房的欲望被全面激活了。
放光三代人的“血”,一家人聚在客厅一咬牙一跺脚,买,砸锅卖铁也要买。
而且听朋友说W先生最后是全款买的,他媳妇说贷款的话,家里压力太大。
房子优惠给了3个点,9400多的单价,总共将近100万的总房款。
每个人都想超越舒适区,但真正实操起来,哪有那么容易,你说,人在重大资产配置的决定时,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呢?
无法抗拒的大趋势,信息的分层撕裂,也是个体命运的分层和撕裂,这跟正确与错误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人生所在的“场”和“圈层”给予的自然而然的反馈。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
今年回老家,听说W先生买的那个项目最近打折了,最后剩的楼王的位置推出了40套8300的特价房,首付分期,利率还打折。
听朋友说,有一天晚上,他跟媳妇吵架了,凑了将近100万全款买了房,还没住就看着要跌了。
媳妇催着W先生找找关系,看能不能把房子退了,不买了。
买都买了,合同也签了,开发商是县城里的首富,不好惹,把钱要回来,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为打折这事情,有些先期买的业主零零星星的有去售楼部闹的,但每次几乎都是石沉大海,没门。
W先生家里是比较有钱的,就是近几年,农村家庭一下子拿出100万现金的真的不多。
他父母比较会来事儿,房地产火热的那十几年,他家买了两辆挖掘机,还雇了一个司机,每年都在工地包工程,一年下来也有个30-50万的进账,只是最近几年活少了,年龄也大了,就把挖掘机卖了。
2020年新年,W先生过的不太舒心。
他不明白,当时还是找熟人优惠的房价,竟然还是买高了,当时大家抢的很厉害啊。
站在县城的维度,必然是无法看清中国房市的全貌的,为什么2015年之前,县城的房价10年不涨,偏偏2016,2017年涨起来了?
这个问题,有经济周期的不得已,也有政策操盘推动。
不知道该怎么劝,当年不行现在也没辙。
我只能压着内心的思考劝几句:“自己住的,不要太在意价格,一家人住着舒服就行。”
4
W先生绝不是个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如果你身在那个位置,身在那个围墙,甚至像米筐这种苦口婆心的文章就传播不到那个世界里去,更谈不上有意义的影响。
你的决定也注定不会比W先生高明多少。
相当一部分456线城市,日常生活的真货在哪里都窒息的无法生存。
早上吃着“粤利粤”,中午炒一盘假牛肉,晚上三五好友抽上几包假十渠,还有桌子上摆的几瓶酷似茅台酒的“茅台镇酒”。
我曾写过一篇“抓紧!请拉黑劝你去县城买房投资的人!”(点击查看),骂的很多,很多人说你说的太偏激了。
有时候,良言说话重点没什么坏处,起码遇到坑的时候能够冷静个一秒,这样笔者这个小人物的话也就算是有那么一点用处了。
有人说,2019年各种事情的发生和撤场都变得快了,世界在毫不留情的淘汰掉那些不会深度思考的人。
这个感觉是对的,也绝不是危言耸听。
快,更快,这将是未来市场,人生,机遇所有事物的共有特征,在这个层面上去考虑,很多事情确实都需要未雨绸缪。
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借助优秀的人给自己赋能,因为毕竟个人的时间和能力边界都是有限的。
笔者自己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吃过的亏比较多,现在变得精明了一些罢了。
大过年的,有些心里话还是想跟老铁们唠一唠。作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要面对的现实是一箩筐一箩筐的,要理解自己的渺小,要懂得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去识别各个领域真正的“英雄”。
由于时间的刚性有限,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成为各行业的通才,你是地产领域的专家,注定你在芯片行业就不太懂;你是汽车行业的老司机,就注定你在金融衍生品领域没有太多精力。
这都是个体的自然基本面,没有必要回避。人生的路上,识别英雄好汉,懂得借力打力很重要。
新的一年里,还是那个直脾气,敢说真话的菌爷,还望海涵有时候自己可能会说话比较难听。
做内容,如做人,时间见证,日久见人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