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很简单,与当前很多正在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干的事一样:大幅计提此前并购公司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全球财说》注意到,安科生物(行情300009,诊股)计提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最高的一个子公司——中德美联,在刚刚结束对赌期后,于去年上半年业绩立即急剧下滑。
两家子公司净利是真下滑还是有操纵成分?除了当事人,投资者很难判断。
仅过一个季度业绩大变脸
按照以往经验,一般三季度业绩出来后,一家公司全年的大体经营状况也就基本定型了,但放在安科生物上却难以奏效。
根据安科生物业绩预告,预计其2019年净利润在1.2亿元-1.7亿元之间,较上年同期下降54.4%-35.4%,下降幅度巨大。
就在一个季度前,还是营收和净利同比两位数增长的大好格局。
2019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11.63亿元,同比增长14.24%;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10.95%。其中,第三季度营收4亿元,同比增长2.27%;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8.12%。
也就是说仅过了一个季度,净利润就掉到了和第三季度这一个单季差不多的格局。
果然是商誉减值猛如虎。
根据安科生物预告,预计将对中德美联和苏豪逸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2亿元。其中,中德美联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合计约为1.6 亿元,预计本期苏豪逸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合计约为0.4 亿元。
如果不是计提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安科生物2019年盈利原本应在3.2亿元-3.7亿元,同比应是预增21.59%-40.59%。
对于两家并购公司业绩变动原因,安科生物解释称:
中德美联业绩变动原因:2019 年度,国内法医市场形势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受价格战影响较大,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中德美联产品整体市场价格下降;加之人力成本、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产品毛利率同比有较大下降,2019 年度中德美联虽然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但是净利润出现了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安科生物2019年半年报显示,下属子公司中德美联业绩对赌期刚过,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即同比急剧大幅下滑。彼时就有了将出现减值准备的明显征兆。
苏豪逸明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成本费用增加造成。2019 年度,苏豪逸明公司作为多肽原料药企业,在终端药价下降、原物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不断提升现有产品质量、加大研发投入,该公司成本费用有所增加。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苏豪逸明 2019 年度销售收入、净利润有所下降,与预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除了商誉减值影响,事实上,安科生物增速也开始露出疲态。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合计11.63亿元,同比增长14.24%。与去年同期增速39.09%相比,营收增速下降;与2019年中报增速21.71%相比,营收增速同样表现为下降。净利润也是类似表现,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10.95%。与去年同期增速20.14%相比,以及与2019年中报增速13.15%相比,利润增速明显下降。
截至1月21日收盘,安科生物市值近170亿元。而1.2-1.7亿元的净利润,及疲态的盈利增速是否能支撑得起近200亿市值,让投资者不得不持谨慎态度。
是否是抄底时机
从目前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来看,通过商誉等资产减值给财务大洗澡是2019年比较普遍的做法。
从板块来看,创业板无疑是商誉减持的高发领域。2014年到2015年,并购重组是创业板很多公司做的一种外延式的扩张,对当时企业的盈利增长起到了比较大的提升作用,现在却产生了商誉减值的风险。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从行业分布来看,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传媒、医药生物和计算机等三个行业的商誉值均在1000亿元以上,这三个行业也是过去几年并购重组大量发生的三个行业,发生并购重组潮就会产生比较高的商誉价值。很明显,传媒医药生物和计算机等三个行业多是一些中小创的企业,所以发生的并购重组也比较多。
安科生物收购苏豪逸明发生在2015年,收购中德美联发生在2016年。
但现在在投资者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资产减值暴雷相当于负面落地,上市公司以现在的下降或亏损买未来的增长或扭亏,因此反而是一个投资机会。
但专业及机构人士却普遍持要避开的观点。
资产减值,意味着所收购资产的盈利能力不及预期或者大幅下滑,而这种下滑或许是短暂的,但也有很大风险是持续的。如果是短暂的,此时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则有操纵业绩的嫌疑,或许会引来监管关注;而如果是持续的,那就是说此前所收购的资产出现大幅贬值,甚至可以说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战略眼光存在问题。
中德美联和苏豪逸明的净利下降是一时的还是持续的,除了掌握实际情况的安科生物,投资者并不容易判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