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具体而言,《行动计划》提出了总目标、3大主要指标,明确了6大重点任务和5大措施。而在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上海市副市长吴清称将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国际保险中心等“六大中心”。
同时今日的新闻吹风会上,上海证监局局长严伯进说,科创板相关建设,已成为证监会全系统头号工程。上海证监局目前已安排部门与上海市积极接洽配合,排查新经济企业情况,指导企业做好科创板相关推进工作。鼓励金融中介机构做好科创板起步工作。
具体内容有哪些?基金君给你捋一捋。
计划总目标和3大指标
《行动计划》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预期性指标:
一是金融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规模显著扩大,国际债券规模显著增加,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上海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显著扩大。
二是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安排更加完善。
三是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上海金融人才结构明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提高。
扩大金融开放合作等6大主要任务
围绕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行动计划》从六个方面阐述了2018-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是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
二是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增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
三是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增强金融创新活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四是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五是扩大金融开放合作,提升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六是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推动科创板落地等5大举措
为更好完成《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措施,未来几年,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从扩大开放、深化创新、集聚资源、市场建设、防控风险“五个维度”持续发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一是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大部署,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内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集聚和发展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沪发行人民币债券,建设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
二是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继续当好先行先试排头兵。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落实好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完善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金融领域方案,增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全力配合支持证监会、上交所推动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落地,深化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为全国金融业改革创新积累经验。
三是着力集聚优势资源,健全体系提升行业竞争力。积极吸引各类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加快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推动更多国际性金融组织入驻上海,提升金融行业竞争力。建设金融科技中心,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链,吸引金融科技公司来沪发展。探索设立“一带一路”再保险承保共同体及营运平台,建设国际保险中心。
四是着力增强市场功能,配置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上海金融市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推进金融市场更高水平发展,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和结构升级,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支付清算中心。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集聚优势,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创新,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五是着力防控金融风险,维护安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始终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重要保障,维护安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争取金融产品、技术应用、机制创新以及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加快与国际接轨,建设金融法治高地、金融制度创新高地和金融人才高地,形成国际一流的优良金融生态系统。
建设全球资管、国际保险等6大中心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6+1”格局,即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中心、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支付清算中心以及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等“六大中心”,并形成“一个系统”:国际一流的优良金融生态系统。
具体如下:
一是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积极吸引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和各类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将区域性乃至全球性总部设在上海。汇聚全球资源支持创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争取更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资管子公司落户上海。积极培育和发展本土资产运营、财富管理等功能性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范围,深化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推进上海跨境资管业务加快发展。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二是建设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完善面向“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推进合格境外机构在沪发行债券和股票。推进合格的境外机构参与境内货币市场,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沪发行人民币债券,推动建立亚洲债券发行、交易和流通市场。鼓励境内外主体开展跨境投融资,积极建设全球金融资讯信息服务市场,拓宽和扩大境内外主体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渠道和规模,支持在上海金融市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开展双边技术与业务等方面合作,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
三是建设金融科技中心。进一步加强科技与金融的深层次融合,探索研究金融科技应用创新。推动金融机构在沪发展金融科技,吸引重要金融科技公司来沪发展,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链。鼓励金融服务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投资者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探索金融业同其他领域的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应用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机构研究制定金融科技中国标准,争取金融科技领域全球话语权。同时,也加大力度推进科技金融的发展,打造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示范区,加强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支持更多风险资本在上海聚集,支持更多创业者、企业家在上海创业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企业,通过科创板撬动创新产业发展。
四是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积极培育保险市场,发展再保险市场,加快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不断增强上海保险市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不断提升规模和国际竞争力。探索设立“一带一路”再保险承保共同体及营运平台,支持各类保险机构围绕科技金融、科创中心建设、金融风险防范等开展保险产品的研发、创新和应用。大力推进航运保险、再保险业务发展、保险资金运用中心建设,使上海发展成为国际保险中心。
五是建设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支付清算中心。丰富人民币产品和工具,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支持在沪金融要素市场协调发展,使上海发展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不断提高上海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上海价格”(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提升人民币产品和大宗商品定价能力。完善上海银行(行情601229,诊股)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提高人民币清算、结算效率。支持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发挥作用。
六是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探索建设金融创新风险压力测试中心,争取金融产品、技术应用、机制创新以及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管理,使上海成为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的承载地。参考国际上诸如“监管沙箱”等安排,丰富监管科技手段,探索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穿透式监管和智能监管方法,设立金融风险监测中心,有效监测金融领域风险,切实守住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底线。
同时,上海将围绕着“六大中心”加快与国际接轨,建设金融法治高地、金融制度创新高地和金融人才高地,形成国际一流的优良金融生态系统。探索在上海开展一定程度的地方金融立法。不断健全金融司法和仲裁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建立统一、高效、开放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探索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组织有国际影响力的业界人士,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政策,集聚国内外高水平金融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强金融高端智库建设。
科创板相关建设已成为证监会全系统头号工程
1月22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详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关于上交所科创板的工作进展,出席发布会的上海证监局局长严伯进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证监会已经把这项工作定为首要任务,上海证监局方面积极配合。
具体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发挥上海证监局的连接作用,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机制,对接证监会、上海市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积极建言献策。
二是配合证监会和上交所进行广泛调研,取得证券公司、科创企业、中介机构的反馈意见。
三是联合市政府全面排摸上海科创企业的情况,实地走访,了解苗子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融资需求,指导企业对接科创板进行相关工作。
下一步,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鼓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加大对科创企业的资源投入。同时提升监管效率,为科创板稳妥起步做好基础工作,建议大家密切关注。
面临“大而不强”等挑战
目前,距离当初规划的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只有2年的时间,吴清认为,这一过程中上海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空前激烈。
具体为以下:
一方面,上海金融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任务。全球发展进入多元格局深度调整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继续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在全球格局调整中把握新的发展趋势、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金融服务提出新需求。金融开放不断扩大,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都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上海进博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这三项新任务都与上海金融发展密切相关,对上海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标全球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大而不强,市场功能齐全、交易量大,但产品不够丰富,并在整体上缺乏全球性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作为全球投资、融资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国际影响力不足;吸引金融人才集聚的金融发展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与此同时,各国际大都市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都纷纷加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力度,上海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此外,金融风险防范也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
总体来看,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诸多复杂挑战,应审时度势、加强统筹、科学谋划、协同推进,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破解前进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努力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目标。
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645.8万亿元 金融机构达1605家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进一步巩固了以较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支撑的、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地位。
一是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基本确立,已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门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集聚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2018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6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国直接融资总额中的85%以上来自上海金融市场。
二是上海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已成为中外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在沪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605家,2018年新增68家。
三是上海金融开放步伐不断迈进,已成为中国内地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外资金融机构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近30%。“债券通”“沪港通”、原油期货、黄金国际板等相继启动,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市场加快开放。
四是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多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上海在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先行先试,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开放举措,为全国金融改革探索了路径。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年来,共发布9批110个金融创新案例,20多项举措陆续在全国其他地方复制推广。
五是上海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环境最完善的地区之一。上海金融法院、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金融仲裁院等陆续成立。上海市开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陆家嘴(行情600663,诊股)金融城、沿黄浦江金融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成功举办了十届的陆家嘴论坛,已经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金融论坛。2018年全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781.6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市生产总值17.7%,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4%,居全国城市之首。2018年9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上由上一期的全球第6位升至第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