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3日讯 据北京统计局消息,2018年,北京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持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北京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据悉,经初步核算,2018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30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
北京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以内的较低水平,12月份为1.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3万人,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同比上涨2.5%。
从主要领域运行情况看,农业持续转型升级,工业生产增长稳定,服务业稳中向好,市场消费较快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持续改善。
2018年,北京市在推动减量集约、转换发展动力、优化首都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具体如下:
一、推动减量集约
疏控并举,“减量”优化发展空间。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关停搬迁361家,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占83.4%。同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全年新设科技服务业和文体娱乐业企业88716家,合计占全市新设企业的48.4%。
提效降耗,“集约”提升效率效益。从生产效率看,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44.8万元/人,同比提高5万元/人。从能源利用效率看,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5%;能源清洁化程度不断提高,天然气和电力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的比重超过7成,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二、转换发展动力
促创新,凝聚发展动能。从创新投入看,1-11月,大中型重点企业R&D经费支出523.8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从创新产出看,1-11月,大中型重点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1万件,增长38.5%,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北京创新驱动发展指数连续7年稳步提升,创新驱动效果进一步显现。
调结构,促进转型升级。从产业结构看,全市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1/3左右。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16.1%,提高0.1个百分点(二者有交叉)。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升级态势更加明显,服务性消费占市场总消费的比重为53.8%,对市场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8成以上;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1.2%和7.7%。
三、优化首都功能
从文化中心建设看,2018年,全市文化产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1-11月,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9250.1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占比一半的新闻信息服务和创意设计服务领域收入增速分别达到23%和19.7%。
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看,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稳居全国之首,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比重保持在2成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比重保持在3成以上,1-10月有效发明专利占全国的比重为10.2%,同比提高0.37个百分点。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发挥创新引领作用,1-11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7.2%,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四、提升城市品质
交通更加便捷,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投向交通运输和公共服务业,其中,交通运输领域投资占比51.2%,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1%;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下降25%。
五、增进人民福祉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居民消费持续升级。全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21886元,增长11.4%,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4.9%,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不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城乡社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增长20.2%和14.5%,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水平;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全年保障性住房投资增长44.1%,保障性住房新开工面积占比达45.2%;低收入农户收入较快增长,全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7.1%,比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8.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18年北京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