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月23日电题:挣钱顾家两不误 安心脱贫奔小康——甘肃定西扶贫“闯新路”
新华社记者王铭禹、张文静
寒冬腊月,陇中黄土高原早已进入农闲期,而大山深处的五竹镇却没像往年那样准备安静过冬。一座大型日光温室内,乔重阳和另外20多名女工正精心培育着蝴蝶兰幼苗。
乔重阳所在的甘肃省定西市土地干旱贫瘠,农作物广种薄收,是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地区之一。指望不上庄稼,乔重阳和同村年轻人四处打工。
今年28岁的乔重阳说:“在城里打工虽然每月有4000多元工资,但生活成本高,更顾不上家里。”过去5年,她辗转江苏无锡、甘肃敦煌等地,始终觉得“不安心”。
2018年2月起,她终于不再为去哪个城市打工而发愁。接受3个月的培训后,她在甘肃维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了,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步行5分钟就能到花厂。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这让她感到“心情好极了”。
挣钱顾家两不误,安心脱贫奔小康,已经成为很多像乔重阳一样的贫困妇女新生活。这得益于甘肃持续推进的新举措,建设“扶贫车间”就近就地带动就业。
五竹镇镇长王玉平介绍,渭源县通过政策、资金等措施,引导企业将生产加工车间建在村里,利用闲置房屋建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2017年,甘肃维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项目资金1500万元,建设蝴蝶兰产业基地,并与五竹镇政府签订脱贫增收合作带动协议,每年按总资金的8%保底分红。
该公司工作人员杨倩介绍,2018年,公司为477户易地搬迁户分红120万元,户均分红2000元以上。根据项目发展规划,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吸纳80人务工就业,年人均务工收入达24000元以上。“‘扶贫车间’是双赢,既能带动贫困户脱贫,也能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带来机遇。”
在渭源县以东100多公里的通渭县,“扶贫车间”同样遍地开花。
春节前夕,在通渭县第三铺乡侯坡村,几间校舍改建而来的生产车间异常繁忙。这家车间专门生产当地人喜爱的“盖碗茶”,这段时间正是一年当中的旺季,处在生产线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淑霞比以前更忙了。
2018年,侯坡村引进县里龙头企业乐百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周淑霞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稳赚1800元。她庆幸自己找到了体面的工作,可以兼顾老人和孩子。
通渭县委常委徐斌科介绍,通渭县近年来推行企业延伸新建、盘活资产改建等方式,在全县建成投产扶贫车间14个,带动就业55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占近一半,人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扶贫车间’正将劳动力带回农村,推动产业发展。这不仅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强劲增长,从长远来看,也有助于解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新的一年,通渭县还将引进北京和宁波等服装加工企业,以扶贫资金补贴的方式,新建18个服装加工车间,力争吸纳劳动力1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