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四川要高水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实现这一目标的众多举措中,持续推进四川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赋能放权、协同开放被放在头等重要位置。
扩大开放,正是四川自贸试验区肩负的重任之一。设立以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在法治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创新要素集聚、监管高效便捷、协同开放效果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从未停止。
“2020年,成都片区顺利推进各项改革试验迈上了新台阶。”成都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张金泉介绍说,《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成都区域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除3项涉及中央事权外,已实施152项,实施率98.1%,结合成都实际完成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147条;推动中欧班列运邮成功落地,支持中欧班列(成都)开展跨境直邮出口业务,跨境电商业务同比增长290%。
同时,成都片区开放引领作用持续增强。2020年1月至11月,成都片区新增注册企业37709家、新增注册资本3779.97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50家、新增注册资本225.43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33.08亿元。
位于长江之滨的泸州川南临港片区则聚焦海关、海事、金融、税务、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差异化、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川南片区以平台建设为突破,积极搭建开放载体。2020年12月25日,泸州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由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标志着泸州综合保税区正式具备封关运行条件;以保税物流中心、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交易规模持续做大做强。2020年1月至11月,泸州口岸完成进口粮食35.44万吨,同比增长3.7倍,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总额21.91亿元,同比增长51.6%。
川南片区坚持以水港资源为依托,积极培育发展动能。围绕泸州特色优势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持之以恒实施“产业大突破”。
“对标国际先进和国内先发地区,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片区在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响应市场主体诉求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张金泉告诉记者,下一步,成都片区将对标国际水平高标准制定自贸试验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行动;大力招引一批500强企业地区性、功能性总部和世界知名品牌、首店落户自贸试验区,用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政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聚焦金融服务、国际会展、文化创意、医疗卫生、国际物流等高水平开放试点,积极推动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
“加快打造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承载地,是四川对川南临港片区的要求。”川南临港片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川南临港片区将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继续突出海关、海事、税务、金融、政务服务领域,加快形成以内陆水运口岸为特色的制度创新体系,打造全国领先、西部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以区域开放发展需求为抓手,深入推进实施改革创新,推动形成制度创新成果50项以上;突出加工贸易发展,力争到2021年底进出口总值突破6亿美元;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纺织、新材料等加工贸易、涉水涉港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经济日报 记者 钟华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