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凯旌,编辑:深海,原文标题:《鸭脖不好吃了?绝味食品四大股东套现25亿 万店时代问题频发》,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月3日晚间,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以控股股东上海聚成企业发展合伙企业(下称“上海聚成”)为首的公司四大股东自9月以来合计减持了6%的股份,套现金额达25.59亿元。
此前,绝味食品曾在2020年8月31日披露过相关减持计划公告。公告当天,绝味食品一度达95.80元/股,创下公司股价历史最高点,年内涨幅达117.01%。而在股东减持前,公司还曾在账上现金较为充足的情况下通过可转债的方式募集大笔资金,并将其中一大部分用于银行理财。
资料显示,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休闲卤制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于2017年登陆上交所。
上市之初,公司就曾因不雅宣传遭到长沙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后绝味食品借助加盟店在全国大举扩张,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后来居上,逐渐赶超了先于自己上市的煌上煌、周黑鸭。
目前,绝味食品全国门店数超12000家,远高于煌上煌和周黑鸭。而在进入万店时代后,公司遭遇的山寨、投诉等问题也日渐严重。最近一段时间,绝味食品还先后经历了“年报中研发费用不一致”、高管相继离职等事件。
如今四大股东大手笔减持套现,是“用脚投票”后的选择吗?
四大股东四个月套现25.59亿元
据绝味食品2020年9月1日公告,彼时公司控股股东上海聚成、其一致行动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广、上海福博分别持有公司36.171%、10.186%、5.347%和4.357%的股份,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56.241%。
披露公告后,四家公司将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6%,减持数量不超过3651.78万股,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而据2020年1月3日晚公告,减持计划已完成,四大股东于9月23日至12月31日期间合计减持占总股本5.99%股份,减持价格区间在63.90元/股~77.34元/股,减持总金额约为25.59亿元,减持后四家公司总持股比例降为50.25%。
据悉,这些股东持有股份均为公司IPO前及上市后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取得,股份于2020年3月17日刚刚正式解禁。
天眼查显示,上海聚成、上海慧功、上海成广和上海福博分别于2011年1月~2月先后成立,实控人均为绝味食品创始人兼董事长戴文军。
四家企业原名分别为湖南聚成投资有限公司、长沙汇功投资有限公司、长沙成广投资有限公司和长沙富博投资有限公司。2020年7月8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均已完成了公司名称、公司住所、公司类型及经营范围变更,彻底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成为普通有限合伙企业。
此外,在开始减持计划的前夕,也即9月11日,四家公司的股东中均增添了一家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身影,新增股东分别为上海功汇、上海诚广、上海盛广和上海富启,出资金额均为1000元人民币,公司均在8月25、26日成立,注册地址在同一幢楼同层的2903室~2906室。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披露减持计划前,绝味食品还曾在账上现金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募集大量资金,并将其中较大一部分交给银行理财。
年报显示,2017年~2019年,绝味食品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19.26%、20.78%和16.43%,账上的货币资金则为10.66亿元、7.03亿元和16.02亿元,占当期资产总值的33.42%、18.40%和29.34%;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为6.41亿元、4.85亿元和10.28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于2019年3月11日公开发行了10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 100元,发行总额10亿元,期限6年,募集资金将被用在天津、江苏、武汉、山东和海南的5个卤制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建设项目中。
但在8个月后,公司即决定“绝味转债”停止交易和转股。而截至2020年上半年,五个投资项目中位于天津、江苏和武汉的项目开展进度缓慢,分别因疫情、办理相关手续被延期,且合计使用募集资金2.7亿元,仅占总资金的27.4%。
至于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绝味食品则将其拿去进行了理财。8月27日公司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计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短期理财产品。截至2020年上半年,绝味食品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340万元。
靠加盟疯狂扩张,毛利率低于煌上煌和周黑鸭
公开资料显示,绝味食品成立于2008年。
作为一个靠鸭脖“打天下”的品牌,绝味并非卤制品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相反,在目前的市场中,绝味食品的成立时间较晚,但公司却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逆袭”。
早在1993年,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成立。1997年,周富裕创立了“周记怪味鸭店”。当戴文军2005年在长沙街头开出绝味鸭脖第一家店时,煌上煌已被评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周黑鸭商标也已落地注册,并且在武汉国际广场开设了第一家商圈店。
另外,煌上煌和周黑鸭则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登陆上交所和港交所,绝味食品2017年才姗姗来迟。
虽然起步晚,但绝味食品发展速度非常快。
体现在开店数量上,绝味食品更是一骑绝尘。2014年起,绝味以每年超过1000家加盟店的速度迅速增长。至2019年底,绝味食品在全国已有10954家门店,同期煌上煌和周黑鸭的门店数量为3706家和1301家。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绝味食品在上海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起家的长沙,而公司在深圳、北京、成都等地的门店数则紧随其后。相较而言,煌上煌在江西地区的门店数量仍占总门店数的三分之一,而周黑鸭在华中地区的门店数量占到了门店总数的42.9%。
大举扩张也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营收和利润。2019年绝味食品营收51.72亿元,归母净利润8.01亿元,在利润这一项是周黑鸭的两倍,更是煌上煌的近四倍。
2020年半年报显示,绝味食品、煌上煌和周黑鸭的全国店铺数量分别为12058家、4152家和1367家,绝味食品遥遥领先。
但从销售毛利率来看,绝味食品自上市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17年~2019年,绝味食品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5.79%、34.3%、33.95%;煌上煌销售毛利率为34.66%、34.47%、37.59%;周黑鸭则为60.93%、57.53%、56.54%。2020年中报显示,三家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35.57%、35.98%、54.56%。绝味一直处于最低位。
“直营占比越高,毛利就越高。加盟越多,要让给加盟商的利润就越大,因此绝味食品的毛利率是最低的。”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三者在企业销售模式方面各有不同,具体为周黑鸭以直营为主,绝味食品以加盟为主,煌上煌走中间路线,加盟跟直营各半。
2020年,绝味食品出现连续三个季度实现营收、净利双降,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下降15.33%。而在此前的一季报和半年报中,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的比例达到了65.27%和30.78%。
对此绝味食品曾表示,2020 年上半年因新冠疫情暴发,对公司生产、物流配送、市场销售等工作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万店时代隐忧:盗版、投诉频发
虽然业绩受阻,但绝味的门店扩张计划并未暂缓,半年报显示,绝味食品在全国开设的门店数量已达12058家,仅2020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104家门店,多于2019年全年。另据媒体统计,截至2020年10月这一数字已扩大至14930家。
急速的扩张之下,隐忧也逐渐浮现。
上市之初,绝味食品就被牵涉进了不雅宣传风波。据悉,2017年绝味为双十一预热的海报中,一名女子着短裤,躺在床上带镣铐分开双腿,同时配文:鲜嫩多汁,想要吗?
在引起众多网友不适后,绝味天猫于次日撤下该广告。但一天后,绝味鸭脖的官方微信上又出现了以大卫雕像隐私处打上马赛克为背景的图片,并在文章《我不搞预售,我就是玉兽》中配以“这几个月我提前来了,味足‘量’更大”的简介,以及夫妻、情侣口气暗示性行为的文字。
据媒体统计,2017年绝味鸭脖官方微信号发布的推送中,有5篇在标题或内容中涉嫌性暗示。2016年绝味还曾发布《全城找鸭不犯法》《好久不减》《如果这都不算爱》等文章,后被公众号主动删除。
后绝味因广告图片媚俗、文字低俗被长沙市工商局罚款60万元。
而在进入万店时代后,绝味食品所面临的盗版盛行与消费者投诉问题也与日俱增。
天眼查显示,绝味食品2020年涉及67起法律诉讼,历史上共涉各类纠纷130起,其中80起的案由皆为侵害商标权纠纷,仅2020年12月就处理了20起相关案件。被起诉方多为在店铺内外及附属设施、设备、商品包装上显示了“绝味”字样,如绝味奶茶店、绝之味烧烤店、绝味阁小吃店等。
2020年10月15日,有消息称广东湛江绝味鸭脖玻璃柜惊现大老鼠,引发舆论关注。后绝味食品对此事郑重发布声明,确认视频中出现的门店并非公司直营或签约加盟门店,所出售的产品也不来源于绝味的任何一家工厂,是假冒绝味名义的山寨店。
取证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显示,该店名为“绝味久久鸭脖”。而在此事件后,绝味食品相关负责人曾透露,截至彼时已打假的山寨店达到1440家。
另据广东佛山电视台“小强热线”栏目2020年9月时的一则报道,广东顺德一位消费者在当地一家绝味鸭脖店购买的“招牌风味虾球”产品中吃出了活虫,发现时已入口。
据悉,消费者欧先生当日中午在一家绝味鸭脖店购买了“招牌风味虾球”产品,食用一部分后将剩余的虾球放进了冰箱保鲜层保存。几个小时后将虾球取出再次食用时发现虾球上出现一条蠕动的白色小虫。随后在携带虾球返店协商处理过程中,又有更多活虫冒了出来。
在沟通协商中,上述绝味鸭脖店铺负责人提出“双倍赔偿”的解决方案,并质疑是欧先生人为造成的上述状况。在拒绝了店铺负责人的解决方案之后,欧先生发现,他所购买的虾球是两日前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怀疑是其他地方未售完再转过来卖的。
黑猫投诉平台中,绝味鸭脖的投诉量为74条,其中仅2020年发出的就有44条。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包括绝味鸭脖强买强卖、买到的食品发臭发酸、吃出白色长条塑料等。
行业人士分析,如此情景下,绝味食品很难不去思考门店拓展的天花板。
雷达财经注意到,或是考虑到市场逐渐饱和,早在2020年的7月~8月,绝味食品就在上证e互动平台中透露,部分地区已不再接受新的加盟。
除此之外,公司的隐忧还包括在2020年的最后两个月经历“2017、2018年两份年报披露的研发费用自相矛盾”事件以及公司副总经理刘全胜和财务总监彭才刚的辞职等。
多重因素叠加后,股东集体的大笔减持会让公司未来何去何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