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政策】创新改革、结构调整与落地见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凸显的政策态度
事件: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点评如下:
1、要求落地见效。规划提出,”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一般来讲,规划往往反映中长期的政策意图,纲要则更是侧重原则性表述。而完成短期目标仅预留3年时间,且文中较大篇幅涉及细化措施。因此,政策意图相对侧重细化措施的加快落实与实际见效。
2、淡化经济增速。文中提出“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并未涉及经济增速范围,也表明粤港澳区域的发展,不能简单以经济增速来考量,完场国家战略意图才是重点。
3、创新和改革放在首位。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明确“创新驱动,改革引领”,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各类要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远期目标也提出,“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具体任务第一条也明确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4、向心集聚有望加速。文本明确提出,要“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文本中的定位,四大中心城市略有错位,香港“国际大都会”、广州“国际大都市”,更加侧重综合性城市定位,澳门则相对侧重“旅游文化”,深圳重点打造“创新创意之都”。
5、发达地区加杠杆。文本重点任务第二条就强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等四个方面,基础设施有望涉及到铁路、机场、5G、能源设施、水利设施等领域。
6、结构调整仍是重点。重点任务第三条强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与中央坚持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一方面是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7、开放有望成为亮点。主要体现在金融、医疗、教育等方面。尤其是“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等内容,都有可能对国内相关领域形成影响。
8、防风险仍是底线。文本中特别点出了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要求“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广东省要严格落实预算法有关规定,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有效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不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
9、要从国家机器开动的角度来观察区域政策的变化。现阶段,除传统总量政策之外,结构性政策是政府发力的重点,无论在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资金结构、行业结构,都会在国家机器开动下相继发力。可以预期的是,除粤港澳规划之外,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有望相继发布,共同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