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2月25日电(记者 施雨岑)专业人才匮乏一直被视为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的瓶颈。记者从25日在青岛举行的2019年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当日与山东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山东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水下考古人员培养从此进入专业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此次与山东大学的合作,将以人才联合培养为基础,以科研合作为载体,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对水下考古学科架构、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说。
他表示,自1987年至今,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在项目实践、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关键便是在于水下考古学的学科架构、理论建设仍不完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据介绍,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一般是走上专业工作岗位后再接受水下考古工作培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认为,目前,水下考古从事业发展和学科发展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希望,通过这次立足于未来、立足于学科建设的合作,让水下考古人员有机会将自己从实践得来的经验理论化、系统化,也让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学习水下考古的知识,早日打通专业人才匮乏的瓶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