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应用,金融界特邀前沿专家,对话科技,预见未来!
本期嘉宾:叶望春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
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
金融界:在政策支持以外,金融科技领域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叶望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难题。现在有60%-70%的中小企业因为无抵押、无担保,信用度低,得不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这类企业只能选择其他渠道进行融资,但是往往这种渠道下拿来的资金,利息是银行的2-3倍;由于不少中小企业急于资金周转,对于融资的迫切度很高,即使太高成本也在所不惜。
供应链金融在费用、抵押担保等方面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诸多便捷。目前,不少银行使用大数据平台,通过审核公司税务、工商管理、银联支付、企业主信息以及其他信用数据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此外,部分金融科技服务公司也有一些基于信用的小额、短期、高频、无抵押的贷款。
传统模式无法解决现有的困难,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可以说,金融科技能有效变革传统供应链金融的难点、痛点,颠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企业经营现状和信用做出更好的产品,是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目标。
供应链金融发展需实现三方合力
金融界:在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上,合作三方是如何分工的?
叶望春:首先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他们有20万的中小企业会员,能够连接大量的核心企业,在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起到一个枢纽的作用。比如,过去核心企业对于融资需求并不迫切,也不愿意为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小企业背书,小企业呢,对于供应链金融的认知不足,无法享受到供应链金融带来的好处,这个时候,中小企业协会可以把大企业和小企业聚拢在一起形成一个生态圈,解决大家的问题。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供应链金融有27万亿的市场,过去都是大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小银行因为信贷风险问题,风控成本高不敢放贷,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我们创建这个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通过我们的科技力量提升中小银行风控水平,解决了风控问题相当于降低了中小银行放贷风险,直接帮助中小银行降低成本。
可以说,金融一账通成功颠覆了传统供应链进入模式。我们用领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把之前相对割裂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中小银行,以及政府、协会、智库等结合在一起,打破各自信息孤岛,实现共赢。
金融科技赋能中小银行降低成本
金融界:很多大银行也在做供应链金融,这种模式有哪些特点?中小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上还有那些优势?
叶望春:国有银行、股份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主要做的是供应商,是上游,没有做下游。特点首先是,没有涉及到处于内层的供应商;其次,“上游为主”模式会给下游风险控制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中小银行基本上没有供应链金融。第一,没有系统、业务;第二,核心企业都被大银行拿走了,即使有了核心企业,它们也很少给中小银行确权,不确权风险就不可控。
金融科技企业要为中小银行赋能,帮助中小银行先从存量贷款做起,然后再做增量贷款。目前业内为中小银行提供了存量贷检测服务,比如某银行过去有一百亿贷款,银行给平台一个脱敏名单,这个名单可以经过平台检测被分成四类,一类可以继续增加贷款,一类保持现有贷款,一类降低一些额度,再一类要压缩。我们相信,借助科技优势,更多的中小银行能够降低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成本。
金融科技颠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
金融界:不同的产业和不同的场景,它们的系统是差异化、分散的,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中承担了那样的角色?
叶望春:可以说金融科技颠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首先是在前期要做大量数据的积累。我们知道,积累数据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要给企业做贷款,首先就要做企业准入模型,每类企业整个经营过程大体是一样的,但是流程有很多细节是不一样的,因此同行做出来的评分系统也各有不同。
然后是在信用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包括企业主信息、商品信息、物流信息、合同交易、履约信息的五大数仓。在反欺诈系统里收录了海量案例,贷款之前会撞库,申贷企业会如果有信用问题,在撞库的时候就会进入黑名单。
对外输出领先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金融界:金融壹账通在拓展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海外市场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叶望春:供应链金融走向国际,需要把国内产品本土化,把所有的系统翻译成英文,工作量很大,还要合乎各地的监管政策和用户习惯。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在东南亚等地成立分公司。
在进入海外市场的实践中,许多技术都会应用到。目前来看,大数据应用更多一些,特别是做交叉验证,通过多方交叉验证来确定贸易的真实性。运用技术是为了控制风险,区块链技术是,大数据交叉认证也是。
成立三年以来金融壹账通在占据国内金融市场主流场景的同时,把我们领先的解决方案输出到海外,现在已经在香港、新加坡、印尼成立分部,在美国设立实验室,成功推动了香港金管局贸融平台上线,全面进军东南亚市场。
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金融界:供应链金融被誉为下一个万亿市场,您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看法?
叶望春:供应链行业的人才缺口很严重,没有人才这个事情就做不起来。在我们公司主要有两类人才,一类是懂金融的,一类是懂技术的,我们把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我们与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公司、高校达成合作,把前沿技术与落地案例结合起来,进行人才联合培养。
前不久,我们和沃顿商学院以及TwoSigma一起合作推出了加马‘金融科技新星’计划,面向高校优秀的学生、金融科技行业的年轻从业者组织金融科技培训。
“四大亮点”满足供应链金融海量需求
金融界:您对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展望?
叶望春:现在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应该说是蓬勃发展,处在市场爆发期,预计在2020年供应链金融总需求达到27万亿;过去参与主体以银行和保理公司为主,未来将渐趋多元化。
供应链金融现在有13万亿的融资需求,但是传统供应链金融只解决了十三分之一。因此,我希望通过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圈建立四大亮点,连接、互信、穿透和生态,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是连接。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是一个信息孤岛,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一个智能平台,实现多方连接,包括核心企业、中小企业、银行、物流仓储等,连接形成一个网络。
第二是互信。互信就是银行怎么相信企业,这需要通过多维数据去交叉验证。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去追溯可留痕迹,逐笔验证交易的真实性。建立互信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建立了互信,我们就可以在平台上建立一个资产池,这个融资过程很快、成本很低,会很方便。
第三是穿透。穿透是把核心企业的信用一直穿透到末端企业上去。越是末端的小企业,越是融资难、融资贵。我们用电子凭证把这个信用穿透到最末端去,比如说核心企业给了一级供应商一千万的信用,这个一千万可能分到几家二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一直往下,通过电子凭证一直穿透到最末端,让小企业能够享受一级供应商的待遇。
最后是建立一个生态,包括企业、银行、监管单位等。业内已经跟海关达成了合作协议,做区块链、大数据试点,通过做一些关税贷、进出口保险解决企业的关税问题,提升通关速度。
如果这四个方面都能够实现,那么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就会得到一次颠覆。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