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1、3月PMI不是高于预期,而是明显低于预期。2月份我国经济基本处于半停摆状态,在超低基数的情况下,3月PMI理论上应该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但实际数据只有52%,并没有比往年同期高多少,说明3月宏观经济的恢复速度可能依然比较慢。从分项指标来看,需求端的恢复要明显慢于生产。
2、经济恢复遇到瓶颈:“恐惧”比“病毒”更可怕。自3月下旬以来,我国六大电厂发电耗煤量恢复的程度,基本都维持在80%-90%之间。北京地铁客流量仅回到正常水平的25%,上、深、杭也只回到正常水平的一半左右,如果大家连地铁、公交都不敢乘坐,也很难期待他们去餐厅、影院消费。说明尽管疫情拐点早已过去,但大家对新冠病毒的恐惧依然存在。除了内部需求恢复遇到“瓶颈”外,今年全球经济大概率会出现负增长,外需冲击也很大。
3、政策注定放松:主动还是被动的区别。在经济增长困难和就业压力面前,政策注定是要放松的,只是早放松还是晚放松的区别,主动预防式的放松还是被动应对式的放松的区别。经济基本面决定了长期政策方向,而政策表态更多决定了执行的节奏。近期来看,积极政策的推出节奏确实是要加速了。关于货币、财政、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想象的空间可以更大一些。
4、国债2.0%可以期待,黄金长期看好。资产配置方面,利率债和黄金仍是宏观层面较为确定的机会。纸币的不断贬值,美元地位的边际弱化,都将是黄金的长期机会。我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在突破历史低位后,大概率会进一步降至2.0%以下。从历史经验看,在每一波经济基本面没有见底之前,利率都不会趋势性反弹,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所谓的市场“充分”预期。当前基本面的拐点还远远看不到,意味着每一次利率的短期调整,都是加仓买入的机会。
1
3月PMI不是高于预期,而是明显低于预期
新冠病毒疫情对我国经济构成较大幅度影响,开始于1月下旬。而我国制造业PMI数据的调查填报时间是每月的22-25号,所以今年1月制造业PMI仍然有50%,下降幅度非常小。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了2月份的PMI数据中,直接大幅跳水至35.7%。3月以来经济活动在边际上有所恢复,PMI重新回到荣枯线上方,达到了52%。
尽管3月PMI相比2月份回升了16个百分点,但我们认为这一数据体现的3月经济运行状况依然是比较差的。可以说3月的PMI是明显低于预期,而不是高于预期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PMI是一个环比指标,反映的是每个月企业经营状况相比上月的变化。2月份由于新冠病毒影响,人口、物资流动都受限,我国经济基本处于半停摆状态,所以2月35.7的PMI数据,简单直接的理解就是,只有35.7%的制造业企业2月份的经营相比1月是改善的,有64.3%的企业经营是变差的。也就是说,与1月份相比,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是恶化的。
这一点从六大电厂发电耗煤数据上也能够看出来。按照过去几年的正常经验,随着生产活动的恢复,春节过后第一个月的日均耗煤量都会比春节期间环比回升30%-60%,而今年春节过后的2月份的日均耗煤量不仅没有回升,比春节期间的低基数还下降了近10%。
然而在2月超低基数的情况下,作为环比指标,3月PMI理论上应该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有个大反弹。但实际数据只有52%,并没有比往年同期水平高多少,这说明3月份我国宏观经济的恢复速度可能依然比较慢。
从PMI指标来看,需求端的恢复要明显慢于生产。3月PMI生产指标和就业指标都回升到了50%以上,这和发电耗煤的反弹是一致的。而新出口订单仅仅小幅改善,仍在荣枯线以下,产成品库存指标则上升到了7年高位,说明尽管生产有所恢复,但需求端依然偏弱,导致库存积压。工业品还未补库存,又面临去库存的压力。
2
经济恢复遇到瓶颈:“恐惧”比“病毒”更可怕
尽管我国疫情拐点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新增病例数也一直维持在低位,但从高频数据来看,经济恢复似乎进入了瓶颈期。例如我们利用六大电厂每天发电耗煤量占去年同期的比重,来衡量经济恢复的程度,2月下旬以来这一比例逐渐回升,但自3月下旬以来,这一比例上升速度明显放缓,最近半个多月基本都维持在80%-90%之间。说明仍然有部分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很难恢复,除了最基本、最必要的衣食住行外,尤其是服务类、非必需商品的消费恢复仍然遇到很大的困难。
从人口流动的情况也能够看出这一点。从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都没有回到正常水平。
而公共交通的数据情况更糟糕。北京地铁客流量仅回到正常水平的25%,上海、深圳、杭州情况要好一些,也只回到正常水平的一半左右。
公共交通恢复的程度,其实是衡量经济恢复程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居民愿意去公共场合消费的意愿。如果大家连地铁、公交都不敢乘坐,也很难期待他们去餐厅、影院消费,因为消费活动都会牵涉到人员的室内聚集。
这说明尽管疫情拐点早已过去,但大家对新冠病毒的恐惧依然存在。尽管病毒的致死率并不高,但这是从大数定律得出来的结果。而具体到某个人,面临的不是概率的问题,而是0和1的问题。所以要彻底克服消费者的恐惧心理,恐怕还是要等待新冠病毒在医学上的可防可控,比如研发出疫苗或者治疗药物。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家关注的每天新增确诊人数的重要性也没那么大。因为新增即使很低,但如果技术上无法预防和治疗病毒,大家的恐惧仍会存在,对经济的影响就很难彻底消除。
除了内部需求恢复遇到“瓶颈”外,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可能更大。我们之前一直强调,次贷危机后中国凭借巨大的增量,拉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所以过去看全球经济的边际走势主要看中国。但这是建立在存量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全球经济的存量出现了大问题,那增量重要性就下降了。
从全球经济存量角度看,中国只贡献13%,本次疫情较为严重的美国和欧盟大概占全球终端需求的50%以上,如果全球一半的经济存量在明显大幅走弱,那今年的全球增长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去年全球经济增速约为2.3%,这意味着,如果全球经济在一个季度内衰退10%,就把全年的涨幅抹去了。事实上,新冠病毒的影响可能不止是一个季度。全球资产价格大跌,也在冲击居民财富,收入减少、失业增加等等连锁反应也依然存在。所以今年全球经济大概率会出现负增长。
3
政策注定放松:主动还是被动的区别
如果考虑到居民收入减少、失业增加,我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公布的结果,2018年底时我国城镇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就业占比达到了37%,远高于第二产业13%,其中餐饮旅游(76%)、居民服务(75%)等行业占比尤其高。疫情导致这些行业受到更大的冲击,居民收入减少、失业增加对经济的影响都存在乘数效应,甚至会引发我国房地产市场更大幅度的调整。
如果房地产的泡沫破裂,那这种影响可能远远比“病毒”的影响要大得多。就像美国的情况一样,股市的泡沫被看空了那么多年,可最终却被病毒“打败”了。即使病毒过去了,美国居民的股票财富已经损失了30%,这个时候病毒本身还重要吗?
就像“蝴蝶效应”中,最终引起了整个系统的巨大变动后,最开始引起变动的“蝴蝶”还重要吗?
所以对未来一年内的经济增长预期,以及经济恢复的进度,都不宜太乐观。基于此前对内外需的专题测算分析,我们估计我国一季度GDP增速可能在-10%附近;二季度环比有反弹,但同比依然不应太乐观,能够取得正增长其实就是不错的表现;下半年如果疫情影响消退,但考虑到乘数效应和连锁反应,GDP能够回到6-7%的正常水平,也可以说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在多年未遇的经济增长困难和就业压力面前,政策注定是要放松的,只是早放松还是晚放松的区别,也是主动预防式的放松还是被动应对式的放松的区别。正如过去十多年的调控政策一样,每当经济下行的时候,首先放松的是货币和基建,房地产往往是最后放松的;而当政策收紧的时候,房地产往往是率先被收紧的。这说明并不是政策希望看到房地产泡沫,而是为了稳定经济,不得不放松调控。
所以往前看,关于货币、财政、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想象的空间可以更大一些。货币方面,公开市场逆回购、MLF、LPR利率会继续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有望降至2%以下,08年以来一直未降的超储利率都下调了,估计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已经在工具箱中。在美国维持低利率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放松带来的汇率压力相对较小。财政方面,基建是会边际发力,但考虑到政策的空间和刺激的长期负面影响,回到8%可能是比较客观的估计。房地产方面,“因城施策”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经济基本面决定了长期政策方向,因为基本面最诚实;而政策表态更多决定了执行的节奏。近期来看,积极政策的推出节奏确实是要加速了。
4
国债2.0%可以期待,黄金长期看好
资产配置方面,利率债和黄金仍是宏观层面较为确定的机会。全球老龄化、贫富差距的长期问题,叠加上经济停摆、泡沫破灭的短期问题,避险类的资产最受益。短期美元流动性冲击,以及经济通缩的预期,对黄金资产有压制,但经济通缩最终都会带来更大幅度的全球货币刺激。而纸币的不断贬值,美元地位的边际弱化,都将是黄金的长期机会。
我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在突破历史低位后,大概率会进一步降至2.0%以下。我们认为无需过多担心当前利率是否“PRICE IN”了未来悲观的经济预期,其实从历史经验看,在每一波经济基本面没有见底之前,利率都不会趋势性反弹,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所谓的市场“充分”预期。当前基本面的拐点还远远看不到,意味着每一次利率的短期调整,都是加仓买入的机会。不必在乎短期的小波动,因为当前看似的“低利率”,可能是未来的“高利率”。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