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LPR改革以来,MLF利率的下行是推动LPR下降的主要力量。
辩证地看,MLF利率下降与报价利差下降之间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一方面,MLF利率下降不利于LPR报价利差的收缩,所以是对立的;另一方面,MLF利率下降与LPR报价利差下降都可以起到压低LPR、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的作用,因此是统一的。)
降低MLF利率容易实现短期调控目标,而降低LPR报价利差更侧重于实现长期改革目标。
我们预计MLF利率于20Q2内进一步下行是“大势所趋”,但是认为MLF利率降低的速度不宜过快。
MLF利率“不易逆转的快速降低”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不非常匹配。
数量型工具的“可逆性”较强,即使向银行体系供给的流动性过多,也可以通过未来MLF缩量续作等方式收回。
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0年4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1、MLF利率和LPR报价利差的对立与统一
今日(4月20日),1Y LPR下降20bp,创下LPR改革以来最大的单月降幅;5Y LPR下降10bp。5Y以上期限LPR下降幅度低于1Y期限,这体现出对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坚持,同时也有利于将资金引导至实体企业,而不是房地产领域。
LPR由两部分组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LPR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之间的利差(注:本文将其简称为“报价利差”)。今年4月,MLF中标利率下降了20bp,本次LPR下调后,1Y期限的报价利差并没有下降,5Y以上期限的扩大了10bp。我们注意到,自LPR改革以来,MLF利率的下行是推动LPR下降的主要力量:这段时间内1Y LPR累计下行了46bp,其中超过3/4由MLF利率的下降所贡献。特别是从19年10月开始,LPR的下降全部来源于MLF利率的变化。
辩证地看,MLF利率下降与报价利差下降之间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一方面,MLF利率下降不利于LPR报价利差的收缩,所以是对立的。另一方面,MLF利率下降与LPR报价利差下降都可以起到压低LPR、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的作用,因此是统一的。
MLF利率的下降与LPR报价利差的下降是对立的。我们在3月20日的报告《银行具有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空间》中曾提到,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MLF利率下降反而不利于LPR报价利差的收缩。MLF在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中的占比较低,因此MLF降息对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实际作用也是比较有限的。今年2月人民银行引导MLF中标利率下降以来,MLF一共操作了三次,共计投放资金5000亿元,其为银行体系直接节约的资金成本只有9亿元,但是以此撬动了1年期LPR下降了30bp,5年以上期限LPR下降了15bp。所以对于银行而言,MLF利率的下降并没有带来平均资金成本的明显下降,但是招致了LPR的下行。鉴于此,在接下来几期报价中,报价行并没有特别大的动力快速压低LPR与MLF利率之间的利差。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AA级、AA+级、AA级1Y CD的收益率依次为1.64%、1.77%、2.08%,而同期限的1Y MLF中标利率为2.95%,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利差。而且,我们预计未来资金市场利率的中枢还会降低,因此MLF利率于20Q2内进一步下行是“大势所趋”。
MLF利率的下降与LPR报价利差的下降又是统一的。MLF中标利率的下行,以及LPR报价利差的下降,都可以起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应该更多地引导上述哪个变量下降?我们认为,这决定于当时的工作重点,并考虑两个平衡: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平衡,调控和改革的平衡。
2、MLF利率和LPR报价利差的“两个平衡”
降低MLF利率容易实现短期调控目标,降低LPR报价利差更侧重于实现长期改革目标。MLF利率可以在短期内根据政策导向做出快速反应。因此,MLF利率的下降更容易实现“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的政策目标,对短期目标的调控效果较好。但正如上文所述,MLF利率的下降又是有碍于LPR报价利差压缩的。完善LPR形成机制的意义在于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如果单纯依赖于政策利率的下调降低LPR,从长期看就会淡化改革的意义。
我们认为MLF利率降低的速度不宜过快。一方面,MLF利率的过快下行会影响上述“短期和长期目标”、“调控和改革”的平衡。另一方面,与之前的历次降息周期不同,在19年8月LPR改革后,MLF利率不仅会影响金融市场利率,而且也与贷款利率“半挂钩”。不可否认的是,这令未来MLF利率的调升面临明显更大的阻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MLF利率“不易逆转的快速降低”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不非常匹配。我们认为,此时可以更多运用一些“可逆的”政策手段。例如,可以多依靠数量型工具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缓解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的流动性约束。数量型工具的“可逆性”较强,即使向银行体系供给的流动性过多,也可以通过未来MLF缩量续作等方式收回。事实上,从现在(4月20日)到年底有3.49万亿的MLF到期,此外本周和7月还将有0.54万亿元的TMLF到期(考虑到利率因素,金融机构要求续作的概率很低),对于过量流动性具有较为充足的吸收能力。
3、风险提示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必然可以打赢。但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疫情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