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今日头版文章均点评A股。证券时报:“价值”与“价格”的博弈是股市永恒的主线,价值终将回归。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有助于A股市场戒除浮躁,行稳致远,更好服务于中国经济,也有利于投资者抓住机会,规避风险,推动A股理性繁荣;上证报:有韧性更有活力 股市走强底气足;中证报:五大强势特征凸显 A股放量上攻;证券日报:银行券商板块强势涨停 “全面牛”呼声下需保持一丝理性。
【证券时报】证券时报头版评论:把握变与不变 做A股理性繁荣的推动者
近日,A股市场节节攀升。昨日上证指数大涨5.71%,突破3300点,券商股、银行股大面积涨停,两市成交额逾1.56万亿元,“牛市”声声入耳。其实,2019年下半年以来科技股、消费股、医药股已炙手可热,结构性牛市特征明显,近日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崛起,进一步把市场情绪点燃。
股市上涨有利于企业融资,对实体经济投资有拉动作用,财富效应对消费也有一定的提振效应,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的市场行情对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而言,是有正面作用的。
在整体经济仍然较为困难、企业盈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A股走出一轮较大的行情,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它是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累积效应的体现。资本市场进入“深改时间”,去年的科创板启动、不久前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A股市场化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市场承载力明显增强。在发展自主科技大背景下,大批科技公司走向资本市场,为市场注入了活力。在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企业上市流程更加合理,速度更快,中芯国际(行情688981,诊股)(港股00981)更是创造了19天过会、29天获准注册的纪录,这既体现了A股运行效率的大幅提高,也体现了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意志,这些都在客观上激发了市场的想象力和信心。
另一方面,资金面宽松、金融改革不断推进和板块估值具有优势,是近日金融等蓝筹板块崛起的主要原因。券商股直接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银行股则是全球市场上估值最低的板块之一,在外部因素刺激下,有回归正常估值的驱动力。
去年以来就开始出现了基金销售火爆的情景,大量居民资金通过专业投资机构进入股市,7月6日汇添富旗下一只基金半天销售达500亿,提前结束募集。与此同时,场外新投资者踊跃开户,市场确实出现了牛市的一些特征。
对于当前积极的市场局面,各方都有维护的义务。上市公司应珍惜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诚信经营,勤耕主业,积极回报投资者,切不可在市场热潮中迷失自我,重犯几年前的错误。各类中介机构更应该尽责尽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好服务的本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千万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放弃一夜暴富心态,准确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心中常记“风险”二字。
“市”事如棋局局新,改革后的A股市场确实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市场也出现一些新特征,但华尔街同时也有“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谚语。“价值”与“价格”的博弈是股市永恒的主线,科技打开了未来之门,但这一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概念炒作过甚,好事也可能酿成苦果,价值终将回归。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有助于A股市场戒除浮躁,行稳致远,更好服务于中国经济,也有利于投资者抓住机会,规避风险,推动A股理性繁荣。
【上海证券报】上证报头版:有韧性更有活力 股市走强底气足
如果说上半年的A股市场在疫情冲击下体现了充足的“韧性”,那么,进入下半年以来,A股则可谓“活力四射”。对于近期市场的大涨,接受上证报采访的首席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无论是韧性还是活力,都源自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托底,以及资本市场全面深改的催化。投资者应穿透市场短期起伏的波谷浪尖,看到国内资本市场长期走强的趋势潮流。
“复苏牛”:国内经济基本面走强
昨日,中泰证券(行情600918,诊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推动股市上涨的原因中,既有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同时也有金融、地产等板块估值偏低带来的补涨需要,还有境内外资金的持续涌入。
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情况看,李迅雷认为,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好的,也是最有可能在全年实现经济正增长的。
“基本面向好,这使得中国股市相比美国股市更有上涨的底气。”李迅雷说,“美股的技术性牛市更多还是来自资金面的推动,是对虚拟经济的投资需求在增加。相比之下,中国股市更有基本面的支撑,也更值得投资。”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同样表示,目前国内主要经济数据明显向好,产能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制造业PMI已回到荣枯线上方,汽车等的销售增速明显好转,出口增速也大幅好于预期。整体看,宏观基本面明显改善,对资本市场有一定支撑。
“配置牛”:流动性合理充裕
同时,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也为资本市场走强提供了依托。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国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保持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加大了稳企业保就业的力度,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得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的支持。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信用环境持续修复。5月社融存量增速已较去年底抬升1.8个百分点至12.5%,未来数月,其中枢或继续抬升。
在赵伟看来,政策底和经济底在今年3、4月份已然夯实,伴随信用环境的修复,资金的风险偏好持续提升,利好股市。经济转型背景下,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也为股市走牛提供了微观基础。
李迅雷则表示,这轮股市上涨并不是全面牛市,或者说,传统定义上所有股票全面上涨的牛市恐怕很难再现。
“A股以前是散户市,大家觉得股票全面上涨了才是牛市,导致一些个股估值扭曲。”李迅雷说,“我认为,指数今后会表现得很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股票很难上涨,过去纯靠炒概念、炒题材的股票,将来还会下跌。”
“制度牛”:资本市场深改助力动能转换
2020年同时也是资本市场深改之年,创业板、新三板改革渐次推出,资本市场的改革给二级市场带来了显著的“政策溢价”。
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今年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对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投资者保护等都有促进作用。今年还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新三板的精选层也即将开市。这一系列的改革,有利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估值中枢。
“最近股市的上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改革的预期在。对改革的憧憬,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管涛表示。
李迅雷也分析说,资本市场的改革给股市注入了新鲜血液,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参与。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亦将助力新旧动能的转换。
【中国证券报】五大强势特征凸显!A股放量上攻 提防回调风险
7月6日,“A股牛”奔跑提速:上证综指大涨5.71%并站上3300点,两市成交额突破1.5万亿元大关,股指期货IH主力2007合约一度涨停、新加坡A50期指主力创逾12年新高……
对于后市,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表示,短期看,由于资金涌入进程还在延续,行情不会戛然而止。但快速拉高后将进入高位震荡期,补涨机会主要来自对个别品种的挖掘。
成交额突破1.5万亿
究竟该如何认识当前市场,先看7月6日沪深两市呈现出的五大牛市特征。
特征一:两市日成交金额达15660.53亿元,超过2015年4月24日的15568.8亿元,创5年来新高。2015年大牛市期间,两市万亿元日成交额屡见不鲜,随后几年也曾多次见到万亿元日成交金额,但均未能突破15000亿元水平。
特征二:万亿市值大蓝筹涨停。这不由让人想到2014年12月行情:中国石油(行情601857,诊股)于当年12月4日涨停,次日继续大涨,收盘价差一分钱涨停。昨日,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港股02628)、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港股03968)两只万亿市值个股涨停。
特征三:行业ETF罕见上演涨停潮。Wind数据显示,6日约有27个行业ETF涨停,包括芯片、龙头券商、银行、金融等。其中,证券ETF成交82.52亿元,券商ETF成交31.85亿元,芯片ETF成交21.45亿元。
特征四:伴随A股大涨,三大股指期货显著走高,其中上证50期指盘中一度涨停。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沪深300期指、上证50期指、中证500期指主力合约分别上涨7.96%、9.88%、4.75%。三大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日内吸金效应凸显,获得80.3亿元资金流入。沪深300期指、上证50期指主力收盘分别大幅升水63.91点、65.86点,中证500期指小幅升水5.34点。
特征五:自3月23日反弹以来,上证综指累计涨幅超20%,进入技术性牛市。
增量资金“填坑”
上涨离不开增量资金的流入。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三个交易日(7月1日北向资金无交易),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39.61亿元,其中7月2日净流入171.15亿元,7月3日净流入131.94亿元,7月6日净流入136.52亿元。
除北向资金外,杠杆资金也持续流入。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两市两融余额达12028.68亿元,创2016年以来新高,7月前三个交易日合计融资净买入361.03亿元。
从主力资金层面看,数据显示,6日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入84.40亿元。分板块看,中小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1.66亿元,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29.37亿元,沪深300主力资金净流入62.44亿元。这意味着有资金在6日的大涨中卖出。
从行业主力资金情况看,数据显示,6日申万一级28个行业中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入的有20个行业。其中,银行、有色金属、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居前,分别为42.30亿元、26.50亿元、23.01亿元;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传媒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居前,分别为73.01亿元、29.03亿元、13.78亿元。
富荣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邓宇翔认为,市场前期风格演绎得较为极端:金融、地产等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而医药、消费、科技等板块估值涨至历史较高位置。6日市场成交额逾1.5万亿元,属于增量资金入场的“填坑”行为。
提防回调风险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本轮市场走强主要受流动性改善和投资者情绪提升带动。长线资金进场,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与此同时,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利好政策较多,市场风险偏好不断提升。上半年主要是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链和医药板块的结构性行情,7月以来市场出现由券商、银行和地产等低估值板块引领的量价齐升行情。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A股近日连续大涨是经济恢复和增量资金共同推动的结果。从6月PMI等先行指标看,经济仍处在恢复趋势中,增量资金持续入市,股市可能还有上涨空间。不过,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疫情未见明显缓解,在疫苗研发成功前,疫情对经济和市场干扰将长期存在。
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证券(港股06066)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玉龙称,A股处于震荡向上通道,是得益于经济复苏的“复苏牛”。市场风格切换后持续性较强,保险、券商、地产和银行值得加配。此外,可提前布局周期板块。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夏风光表示,增量资金选择了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估值洼地,银行、证券、地产等板块体量巨大,难以走出充分换手后接力上行的资金推动走势,需要注意回调风险。
邓宇翔则认为,短期增量资金推动传统行业板块估值修复的同时,前期的投资主线——科技、消费仍值得继续看好。
【证券日报】证券日报头版评论:银行券商板块强势涨停 “全面牛”呼声下需保持一丝理性
7月6日,沪深股指延续了上一周的强劲走势。其中,银行股、券商股大多涨停,号称“宇宙第一大行”的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港股01398),当日股价涨幅也达到了前所罕见的8.53%。以中国人寿(港股02628)为主的保险股也走出涨停行情,就连许久以来一直是无人问津的中石油,当日股价涨幅也达到了6.79%。沪指当日连续收复3200点、3300点关口,创出了3337.27点的年内新高。深成指也同步创出了12945.71点的年内新高。
以金融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板块的强势上涨,是不是意味着投资者期盼已久的牛市的到来?其实,自打上周五收盘起,投资者可以从各大财经媒体上阅读到不少“全面牛”来了的文章,众多闭关已久的投资大咖们,纷纷结束修行,发表了对牛市的看法,让很多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看到之后热血澎湃,纷纷入市响应,这或许也是导致周一沪深股市大幅上涨的原因所在。
全面牛真的来了吗?还是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波突如其来的牛市的内在逻辑。
首先来看看资金面。从国际资本的投资视野来看,今年以来,受到疫情的影响,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纷纷实施了“直升机撒钱”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的资金流动性空前泛滥。
这些资金正在寻找安全稳定的投资场所,而中国经济在抗击疫情当中展现出来的包容性和内在韧性,自然而然得到了这些国际游资的青睐。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上资金一直呈现出净流入态势。这就清晰的显示,一部分外溢的美元资金,正在借助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通道,流入中国资本市场。而今年以来,中国允许外资控股国内证券公司的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扫除了国际资本对于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疑虑,国际资本对于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兴趣越来越浓。
从国内居民投资意向来看,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居民买房的门槛越来越高,中小投资者也是望楼兴叹。在这种背景下,相对处于价值投资洼地的股市,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以工商银行为例,即使昨日股价大涨,其动态市盈率才5.91倍,估值偏低。周一金融板块之所以全面近乎涨停,就是低估值“惹的祸”。由此来看,近期一段时间内,金融板块仍将展开一轮估值修复的行情,而这也会引导沪深股指继续走高。
其次,来看看市场面。我们知道,沪深股市有一句口诀:五穷六绝七翻身。如今时值7月份,恰恰是股指翻身之时。而今年上半年科技板块和医药板块的强劲走势,已经为今年下半年沪深股市的继续上行奠定了基础,完成了示范效应。
尽管从资金面和市场面来看,沪深股市走向牛市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笔者认为,面对当下涨势凶猛的市场,投资者仍应保持一丝理性。
笔者认为,今年下半年的股市,会是一个结构性的牛市,是一个估值修复与估值成长的牛市,而不是一个全面性的牛市。这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会受到冲击。特别是航空业、旅游业、餐饮业以及以国际市场为主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业绩不但不会增长,甚至有可能继续大幅亏损,这些上市公司在即将到来的这轮结构性牛市中,股价不但不会上涨,可能还会继续下跌。正因如此,在“全面牛”之声喧嚣之下,中小投资者还是应该做好功课,认真研判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以期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