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过去的几代人都没经历过新冠疫情如此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正因如此,尽管我国在基本控制住疫情后经济开始复苏,但各界对于能否回到从前表示怀疑。现实中部分行业依然步履维艰,有些传统业态甚至会销声匿迹。疫情会对大众心理产生多大的影响?宏观经济是否会因此而面临永久性损失?
2.虽然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且存在不确定性,但根据其表现出的医学特征及影响来看,此次未必是史上最严重的。百年前西班牙流感的破坏性似远超当前。但当时疫情过后经济中枢也能回到疫情前。究其原因,疫情并未显著伤及劳动力、生产率等影响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重要变量,其本质仍属短期冲击。
3.与传统经济金融危机不同的是,疫情确实会对人的心理行为等产生影响。诸多史实表明,一国在经历大规模的瘟疫后,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消费意愿的修复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经过较长的过程。为了弥补内需的如此不足,总需求政策往往发挥着重要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这也直接决定了疫后经济的恢复速度。
4.疫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或许是人类对于它的无知和傲慢。随着各界对于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应对措施的更多认同,其破坏性有望边际减弱。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修复或将持续但速率趋缓。尽管许多行业尤其是接触密集型服务业困难重重,但资本市场数据显示新的服务业态也在加速形成。
正文:
过去的几代人都没经历过新冠疫情如此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正因如此,尽管在基本控制住疫情后我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各界对于我们能否回到从前表示怀疑。现实中,部分行业依然步履维艰,有些传统业态或许还会销声匿迹。疫情究竟会对大众心理产生多大的影响?宏观经济是否会因此而面临永久性损失?
一、经济能否回到疫情前?
虽然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且存在不确定性,但根据其表现出的医学特征及影响来看,此次未必是史上最严重的。百年前全球经历的西班牙流感曾出现三波疫情潮,死亡人数高达总人口的2%-3%。综合目前海外医学专家预测来看,新冠疫情的总体死亡比例或远低于西班牙流感。近期美国新冠疫情新增确诊人数还在增加,但死亡人数已趋势性下降。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流感期间青壮年的死亡率较高,这与本轮新冠疫情中老年人死亡率较高也有明显不同。
图1:新冠疫情未必是史上最严重
来源:美国疾控中心,笔者测算
百年前西班牙流感的破坏性似远超当前,但即便如此,西班牙流感疫情过后美国的经济增速中枢也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究其原因,疫情并未显著伤及劳动力、生产率等影响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重要变量,其本质仍属短期冲击。考虑到本轮新冠疫情严重程度或低于西班牙流感,劳动力等变量受到的影响更为有限,疫情后经济增速的中枢未必会明显下移。
图2:疫后经济增速中枢并未明显下移
来源:CEIC,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二、经济如何回到疫情前?
与传统经济金融危机不同的是,疫情确实会对人的心理行为等产生影响。美国在经历西班牙流感这种极为严重的疫情后的2-3年内,居民的消费倾向都一直相对低迷。亚洲流感虽然相对较轻,但居民消费倾向的修复也长达三个季度的时间。为了弥补内需的这种不足,美国在亚洲流感后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在一年之内即回升到疫情前水平。而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在西班牙流感后的逆周期政策并未明显发力,经济修复时间因而长达两年以上。
图3:疫后消费意愿修复需要时日
来源:WIND,美国统计局
疫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或许是人类对于它的无知和傲慢。随着各界对于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应对措施的更多认同,其破坏性有望边际减弱。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修复或将持续但速率趋缓。服务业总体似乎受到疫情冲击较大,但其内部结构分化明显。酒店、旅游、影视等密集接触型服务业依然困难重重,但软件开发、互联网通信等非密集接触型服务业态却在加速发展,资本市场的数据对此也有印证。新业态的发展有助于抵补传统业态萎缩带来的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疫情带来的冲击。
图4:疫情加速服务业内部的动能转换
来源:WIND,笔者整理
注:柱状为各行业市占率=行业市值/A股总市值(剔除金融),选取7月10日相较于1月17日的变化值。
三、基本结论
一是虽然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且存在不确定性,但根据其表现出的医学特征及影响来看,此次未必是史上最严重的。百年前西班牙流感的破坏性似远超当前。但当时疫情过后经济中枢也能回到疫情前。究其原因,疫情并未显著伤及劳动力、生产率等影响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重要变量,其本质仍属短期冲击。
二是与传统经济金融危机不同的是,疫情确实会对人的心理行为等产生影响。诸多史实表明,一国在经历大规模的瘟疫后,老百姓消费意愿的修复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经过较长的过程。为了弥补内需的如此不足,总需求政策往往发挥着重要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这些也直接决定了疫后经济的恢复速度。
三是疫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或许是人类对于它的无知和傲慢。随着各界对于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应对措施的更多认同,其破坏性有望边际减弱。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修复或将持续但速率趋缓。尽管许多行业尤其是接触密集型服务业困难重重,但资本市场的数据显示新的服务业态也在加速形成。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