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孔项阳,引起记者好奇的是他随手拿着的笔记本,进办公室拿着,上车拿着,回宿舍也拿着。
“张宝山、陈守宏、刘淑华家门口道路泥泞、出行不便”“陈喜录妻子没残疾证”……乍一看,都是些琐碎的小事儿,被记在翻得皱皱巴巴的本子上。可对于小本子的主人——长春市九台区沐石河街道桦树村第一书记孔项阳来说,却都是关乎贫困户切身利益的大事。
2018年1月,孔项阳来到桦树村,从长春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成为驻村第一书记,打那时起,小本子就不离手,两年多时间本子换了好几个,每个都写得满满登登。
“这样就不会忘了,百姓的事再小都是大事,马虎不得!”孔项阳说,这个“本本”不仅仅是信息台账,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
刚到村里,孔项阳便开始走访贫困户,一户不落,每到一家,都把具体困难、家庭情况详细记录在小本子上,谁家住的是危房、谁家小孩儿没钱上学、谁家生病住院需要报销、谁家创业需要资金……那段日子,他和扶贫工作队的两名队员天天往外跑,不停地打电话,不是联系产业项目,就是帮生病住院的贫困户申领报销的钱。两年多下来,孔项阳黑了、瘦了,同事都说他越来越像农民了。
孔项阳的努力没有白费,记在小本本上的村民愿望清单一步步变为现实:完成了25处贫困户危房改造;为4个社的村民安装了自来水;修建了4栋温室大棚,每年可为村里增收9.1万元;修建22公里水泥路,既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又为村里的产业输出铺好了路;购置了1辆水车,既解决村里的消防安全问题,还可以出租为贫困户增加收益;加入袜业合作社,每年每家贫困户可分红5000元。
问题解决了,孔项阳还不忘在小本子上记下“回访”二字。两年多来,他和工作队的队员平均每周都要对贫困户进行一次回访,整村走下来,要有30多公里,紧赶着也得一大天。
记者随孔项阳进行了一次回访。
“大爷,苞米丫子掰完了吗?还有啥困难?”大老远,还没进门,孔项阳就冲着贫困户陈喜录关切地问。
“都挺好的,自打你们来了,不缺吃,不少烧,我和老伴儿一年分红就5000多元,看病还不用交押金,真是太圆满了!”78岁的陈喜录笑得脸上满是“核桃纹”。
孔项阳告诉记者,现在,桦树村像陈喜录家这样的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脱贫不是目的,目的是不返贫,要真正致富。这是孔项阳最近想得最多的事。他在小本上曾算过一笔账——
用温室大棚搞光伏发电,一年能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
在村里建农家乐,发展旅游业,让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收入能增加;
……
小本本已成了百姓的“致富经”。
本子是孔项阳的,但记着的却都是别人的事。
今年6月中旬,妻子做阑尾炎手术,孔项阳在医院陪了两天就跑回村里;老父亲80多岁,尽管有4个子女,可有事只找孔项阳,他只能找个周末抽空赶回家给父亲洗个澡,陪父母吃顿饭。聊到这儿,孔项阳打断话题:“不说了,是有些愧对家人,可没办法,村里脱贫致富的事儿不能耽搁,咱可是第一书记呀。”
临走,记者随口一问,村里都脱贫了,该松口气了吧?孔项阳笑着说:“哪能呢,只要在村里当一天第一书记,就有义务让大家过得好一点。只有大家的日子好了,我的工作才算‘过关’!”
转身,他又去张罗给贫困户家的墙刮大白的事了。
原标题:小村里的“本本书记”
编辑:牛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