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公布了今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贷款核销规模合计4463亿元,同比上升6.1%;仅从二季度来看,贷款核销合计2917亿元,同比上升13.82%,这是银行业正在加速出清不良资产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除了贷款核销之外,今年以来银行业在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上也是各出奇招,包括与资产管理公司达成债权转让协议、加快发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ABS)等,甚至有中小银行打算借助定增计划清理不良贷款存量。
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相关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银行不良资产ABS发行数量以及金额均是2016年试点重启以来的同期最高。
种种迹象表明,在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逐渐暴露的背景下,不良资产的处置已经日益成为银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上半年不良资产ABS发行创新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保险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今年上半年,各机构报告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总体有所上升。
由于资产质量承压,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ABS发行量明显上升。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CNABS)数据,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15笔不良资产ABS,涉及金额67.05亿元,发行人主要为浦发银行(行情600000,诊股)、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工行以及农行等大型银行。
一位银行相关业务人士表示,不良资产ABS作为一种创新型工具,是以不同风险类别、期限、贷款条件的银行贷款为基础资产,通过结构化设计包装转化成标准化证券类产品,在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供投资者交易。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银行不良资产ABS发行数量以及金额均是2016年试点重启以来的同期最高。2016年~2019年上半年共发行5笔、6笔、11笔以及9笔,涉及金额分别为47.7亿元、51.65亿元、44.60亿元以及31.82亿元,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同比去年而言大幅上升。
中债资信近期研究报告指出,自2016年首批试点启动至今,不良资产ABS试点名单历经三次扩围至20余家金融机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分资产类型看,对公不良发行规模逐年走弱,个贷不良发行规模保持平稳,信用卡不良发行规模逐年活跃。
从今年上半年的发行情况来看,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15笔不良资产ABS中,有11笔产品细分为信用卡消费贷款,涉及金额23.22亿元,2笔产品细分为一般消费贷款,1笔未归类,1笔住房抵押贷款。
此外,不良资产ABS的发行利率波动较大。6月23日,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发行的“建鑫2020年第三期不良资产ABS”涉及金额最高为34.5亿元,发行利率为3.9%,比其他产品利率高出100BP;6月17日,建鑫2020年第二期发行,利率为2.89%;5月12日,建鑫2020年第一期发行,利率为2.50%。
兴业研究金融监管分析师陈昊表示,下半年不良ABS发行量还可能继续上升,不过由于延期还本付息使坏账暴露延后,2021年上半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届时发行量或达到峰值。
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01.5万亿元,同比增长9.8%,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04亿元,不良贷款率2.10%,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后郝志运指出,“不良贷款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疫情冲击导致了企业贷款逾期,居民收入下滑,银行信贷资产面临劣变压力,导致了不良贷款上升,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利润增长,但目前总体风险可控。”
加大核销力度腾挪信贷空间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贷款核销规模合计4463亿元,同比上升6.1%;仅从二季度来看,贷款核销合计2917亿元,同比上升13.82%,这是银行业正在加速出清不良资产的一个缩影。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期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4055亿元,同比多处置726亿元。其中,核销不良贷款1921亿元;处置收现1855亿元;综合运用以物抵债、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方式,合计处置不良279亿元。
为了腾挪信贷空间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有效盘活信贷存量、增加信贷供给,我国银行业正在持续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力度。
“不良贷款核销并不是放弃债权,只是通过银行财务账面的处理方式将银行坏账从表内划转到表外,腾出可用信贷资金的空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如果将坏账核销转到表外后,资产不良率会下降,那么可用的信贷资金会对应增加,也就有了新的放贷空间。
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研报显示,2018年至2019年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持续加大。但2020年以来,疫情对不良处置的客观条件形成限制,预计下半年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将加强。
不良资产暴露问题在今后一段时期会陆续呈现。银保监会表示,今年初以来账面不良贷款余额虽然增加不明显,但由于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反映有一定时滞,加之宏观政策短期对冲效应等,违约风险暂时被延缓暴露,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会陆续呈现和上升。
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幅度,盘和林预计,“未来三四季度,甚至明年一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都可能会有所上升,因为疫情导致了不少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信贷风险暴露最终变成不良贷款。”但他也指出,现在商业银行风控能力基本比较强,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还是会在有效控制范围内。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要继续加大处置力度。今年不良资产处置金额要在去年基础上合理增加,此外要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综合使用核销、清收、批量转让、债转股等手段。
银行为何要加速处置不良贷款?郝志运向记者分析,“一方面是面临疫情冲击带来经济下行压力,银行加速处置不良,可盘活存量贷款,为新增信贷投放腾出空间,进一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及时化解信用风险隐患,避免风险集聚而产生系统性风险。”
多管齐下探索新型处置方式
坏账核销仅是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之一,需要用银行利润支持,对银行的当期利润影响较大,但其突出优点是能够快速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释放信贷空间。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指出,“银行不良资产如果仅靠自身盈利能力来逐步消化,速度慢,跟不上不良贷款增长的幅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将制约商业银行经营,还可能因不良贷款不断累积而加大经营风险,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出现“双升”态势,未来3-5年银行业不良资产缓慢上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处置不良资产主要有4种常用方式,即坏账核销、自主清收、债务重组、不良资产转让,以及近年来开始重启的两种方式——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处置方式中自主清收最为直接有效,但往往受制于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司法机关执行力度等多重因素;债务重组的优点是处置成本相对较低、回收率高,缺点是交易复杂程度高、操作较难、处置周期长,债转股实际上就属于债务重组的一种形式。
银行选择何种处置方式考虑哪些因素?郝志运向记者表示,“一是经济性,根据银行规模、利润等实际情况选择费用较优的处置方式;二是时效性,不良资产很多是在经济下行期形成,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可采取债转股等战略处置方式;三是社会性,很多处置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但操作上不可行;四是合规性,即监管要求,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可促成银行不良资产出表,但是由于存在监管套利,为监管机构所限制。”
今年6月中旬,银保监会向相关机构下发了《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拟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
此次政策的最大亮点在于,银行可以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转让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后续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不良贷款的区域限制会逐步放开。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虽然一直有与资管公司合作,但往往是小数额,规模有限,受到许多因素制约。”莫开伟表示,此次政策打破了商业银行单独核销贷款的旧格局,放松不良资产处置条件,意味着商业银行有更多的不良贷款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也意味着二者之间将有更多的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