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题:从最不利情况出发全力应对——走进水利部探访淮河防汛调度
新华社记者胡璐、魏玉坤
“洪峰有多高?什么时候来?会超保多少?这些天水情气象人员24小时值班,盯守江河湖库水雨情变化,每天至少滚动预测预报三次,不敢有丝毫懈怠!”水利部信息中心(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对记者说。
22日10点多,在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4名水情值班人员正在电脑前认真浏览水文数据,不时在本上做记录。
19日深夜至20日清晨,淮河水情发展迅速,淮河上游干流控制站王家坝水文站水位短时间出现涨率异常现象,刘志雨一直在单位盯守至今。
受7月10日以来强降雨影响,17日淮河发生2020年第1号洪水。这些天来,他们一直轮流彻夜盯守,再加上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汛情仍然严峻,“连轴转”成了常态。
淮河自古是一条“难治”的河,预测预报淮河水情是场硬仗。
“淮河流域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上,独特的河流水系、复杂的水利工程群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洪水预报与防洪调度难度大。”刘志雨解释说,这次洪水过程降雨强度大、分布集中,强降雨仅仅一天,且暴雨区集中在淮南山区和淮河中游南侧,对防洪局面极为不利,预测预报难度大。
水情复杂,就加密监测;预测艰难,就滚动调整!
连续奋战数个昼夜后,他们提前4天准确预测淮河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提前2天精准预报淮河干流王家坝水文站洪峰超警、超保,并持续滚动预测预报淮河水情发展变化,为洪水灾害防御提供了重要支持。
水文测报是防汛抗旱的“哨兵”“耳目”,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支撑,科学调度则直接关系到防汛救灾成效。记者又来到位于水利部主楼13层的水旱灾害防御司防汛三处。
“淮河流域虽然全长只有约1000公里,但它的中游行洪不畅,下游洪水出路不足,调度起来难度很大。”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防汛三处处长张康波指着地图告诉记者,他们必须准确预测水情、精细计算洪峰和洪量,再科学调度运用河道、水库、湖泊、闸坝、行蓄洪区、分洪河道等水工程,对洪水采取“拦、泄、蓄、分、行、排”等措施,把洪水安排好,“这是沉甸甸的责任,一个环节都不容失误!”
他举例说,启用行蓄洪区不是简单的开闸关闸,背后还涉及到行蓄洪区内人员转移,非常复杂。
“转移早了,这么多人怎么安置?转移晚了,又会影响到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的安危。”张康波说,在依法依规前提下,要有前瞻性地主动防御洪水,更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到实处。
为了做好汛情应对,水利部近期密集会商。“一天至少2次,最多的时候5到6次,不分昼夜。”张康波说,从7月9日到21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做了7期淮河洪水应对措施,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安徽省水利厅、河南省水利厅协调联合调度淮河上游大型水库群,指导督促地方提前做好行蓄洪区分洪运用准备,做好堤防巡查防守、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
“虽然淮河流域防洪形势严峻,但通过蒙洼等6个行蓄洪区的运用,有效降低了淮河中游水位,主要控制站水位开始回落,目前汛情总体可控。但也不排除后期还有比较强的降雨过程,我们把未知因素都考虑进来,努力做到超标洪水来时,不打‘乱仗’。”张康波表示。
张康波告诉记者,他们将进一步做好其他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的运用准备,同时,指导和督促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和安徽省有关地方落实好行蓄洪区的运用预案,做好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份工作无疑是辛苦的。但在刘志雨、张康波们眼中,再苦再累也值得。
“新中国成立前,淮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像如今这种级别的洪水在那会儿可能会造成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张康波说,如今,在较为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支撑和广大水利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有了应对大洪水的底气和能力。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建成5级以上堤防31.2万公里、水库9.8万座、水闸10.4万座、国家级蓄滞洪区98个,设立水文站点12万余个,并在2076个县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水文预报预测、水工程科学调度能力也不断提高。
“尽管我国大江大河防御大洪水能力不断增强,但水情瞬息万变,一刻也不能放松。”张康波说,目前淮河王家坝水位已退至保证水位以下,但洪水仍在向下游演进,江河湖库高水位态势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得时刻盯紧了!”
记者在水利部盯守一天。离开时,他们还在忙碌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