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实行传染病报告首诊负责制,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和移动实验室,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实施短缺药品停产报告制度和清单管理制度等,都被列入今年下半年医药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
其中,在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方面,《工作任务》提出,将完善药品耗材采购政策。有序扩大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品种范围,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有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全球化公共卫生风险的挑战,尤其是在患者容纳量、人员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难以充分应对突发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
“着眼全国,各地公卫系统水平能力参差不齐。救治的体系、战略储备物质仍有不足,同时应急的救治床位也不足。”朱同玉说。
此次《工作任务》提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增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推动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
在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方面,《工作任务》要求,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和移动实验室。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加强药品和医疗防护物资储备,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推进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改造,推动落实“三区两通道”要求。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
在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方面,《工作任务》要求实行传染病报告首诊负责制,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推进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
目前,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例如,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彭厚鹏在近期举行的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武汉市正在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强调要实施公共卫生疫情直报系统、发热门诊、预约诊疗、互联网诊疗、药品零售、穿戴设备、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大数据监测。
据介绍,以后,武汉市监测网络不仅覆盖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还将覆盖设有医疗点的学校、企业、机场、车站、养老机构和特殊监管场所,与居民健康相关联的其他场所如药店、餐厅、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地下污水管道等。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2018年开始首轮带量采购以来,带量采购的覆盖范围主要还是在化药领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7月15~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室召开座谈会,就生物制品(含胰岛素)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研究完善相关领域采购政策,推进采购方式改革。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座谈会释放出国家医保局考虑将带量采购覆盖范围扩大到生物制品和中成药的信号。
但史立臣也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制品和中成药实施带量采购的难度比化药更大,包括部分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数量少、价格谈判难度大,以及中成药集采存在复杂性等问题。
实际上,一些地方已开始探索生物制品的带量采购。例如,2020年初武汉已经在全国率先启动胰岛素集采,2020年5月青海省公布的带量采购目录中,已经包括了人血白蛋白。
西南证券(行情600369,诊股)研报指出,整体来看,生物制品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对晚于化学药和中成药,部分产品的质量层次较高,研发难度较大,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市场竞争相对缓和。
同时,我国生物制品整体产能较低,短期内难以快速扩大,很多企业难以保证供应量的稳定,也对带量采购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西南证券研报认为,生物制品的带量采购未来仍将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渠道,尤其是销售额较大并在医保目录内的产品,预计重组蛋白类药物如胰岛素将成为集采的重点领域,而血制品、疫苗等短期内参与集采的可能性较低。
在中成药方面,史立臣表示,一方面存在一些中成药是独家品种的情况,集中采购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中成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数据不全,且适应症众多,判断其在特定疾病上的临床价值和质量存在难度,推动集中采购十分复杂,而且价格谈判难度也更大。
(实习生郑凯莉对本文亦有贡献)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