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6日电题:南疆深贫村“植荒成绿”越过“贫瘠丘”
新华社记者尚升
夏日里的阿克陶,林木郁郁葱葱。在遍布山野的桃园深处,绿色掩映间,不时可见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今年是个好年景,桃子长势好,能有1.5万元收入。”果农阿依木莎·图尔地边查看桃子生长情况,边跟记者算起了账。
阿依木莎·图尔地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村民。过去这个村子是典型的纯农业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看天吃饭,收成很低。依也勒干村共有75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4户,自然条件恶劣,土地稀缺且贫瘠,被列为深度贫困村。
自驻村工作队来到村子后,决定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脱贫新路。通过多次考察、反复考虑,在征得村民同意后,村里确立了以桃、杏等特色林果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路子。
土地少,就变戈壁荒滩为耕地。驻村工作队队长阿迪力·艾力介绍,2017年至今,村里先后投入4万辆车次,拉运60万立方米新土置换荒地土层。
过去,大片荒芜的砂石地无人问津。如今,得益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适合水果种植等天然优势,这个南疆贫瘠的小村庄变成拥有3000多亩林果的“宝地”,林果产业正带动当地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换石成金”越过“贫瘠丘”。
村里免除前5年土地承包费,不少贫困户在戈壁荒滩实现了果园梦。阿依木莎·图尔地2018年承包了30亩地种植桃树、杏树和西瓜,随着挂果期到来,她将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尝到林果产业的甜头,村里成立林果技术服务合作社,将11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培养成护林员,每人每年收入可达1.5万元。
几年前,依也勒干村是一个缺乏产业、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空壳村”。随着林果种植基地的建设,土层置换产生的大量砂石吸引两家砂石料厂落户,第一年便为村里带来60万元的集体收入。
此外,依托林果种植基地,村里打造了“水上乐园”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同时引进苗木培育实验基地、林下养殖等项目,持续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来年桃花盛开时,相信很多人会慕名前来游玩消费。”阿迪力·艾力说,今后村里将围绕林果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上再迈一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