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2020年注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GDP456614亿元,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整体上,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
危机来临,考验的是城市的韧性。在此次疫情中,国内头部城市对稳定整体经济形势贡献不小。这些城市既有经济体量巨大,其中任何一座出现大体量经济下滑,都会对同期整体经济形势带来一定影响。
眼下,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半年报陆续放榜。据城叔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公布经济数据的20个万亿及准万亿城市中,GDP实现正增长的已占半数。
我们常说城市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外部需求下行的压力,哪座城市经济更显韧性?当上半年的经济压力转嫁到下半年,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些经济强市又将如何应对?
今日起,城市进化论(ID: urban_evolution)连续推出城市“中报”观察系列,本期关注城市——武汉。
中报观城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这句曾在2020年伊始刷屏的核心表述,在当前的经济复苏中同样适用。
作为疫情暴发的“风暴眼”,武汉重启,是一蹶不振,还是逆势重振,无疑备受各方瞩目。
根据日前公布的“中报”数据,武汉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9.5%。相比一季度(-40.5%),降幅收窄21个百分点。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上半年整体表现出现明显反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有力”,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3.1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下降59.5%、52.1%、38.8%,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28.9、32.0和36.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53.9%,比一季度收窄30.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7.1%。
数据来源武汉统计局官网 制图城市进化论
事实上,自4月8日零时正式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起,这座中部重镇方才开启经济复苏之路。彼时,舆论多认为国家层面会有新政投向武汉。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
如今,看到二季度强势反弹的同时,我们不妨捋一捋,谁在“加码”武汉?
01
支持湖北发展,聚焦点落在武汉。从近期各部委出台的支持政策来看,覆盖面之广、含金量之高都是罕见的。
比如,4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决定在现有国家医学中心规划的基础上,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该中心落户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放眼全国,武汉成为第三座开建国家级医学中心的城市——除最新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外,另外5个国家医学中心分布于北京和上海。
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表示,
该医学中心最大的特点是以公共卫生职能为主要职能,强调的是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急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中心落户在武汉,对于湖北甚至中部地区,公共事件的救治能力来说将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最新消息显示,包括该医学中心在内的“四区两院”重点项目已于7月20日开建。《长江日报》报道称,“这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最早启动的一批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是武汉近年来在公共卫生领域最大的投入。”
按规划,该医学中心的近期目标是建立起智能预警系统,大数据中心和预警中心有望在11月前完成。
王伟表示,“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可以建立起国家级医院到各级医院再到社区诊所之间的防控链条,以此监控起所有发热病人,一旦有信号就能被捕捉到。”
各部委支持政策一览
城市进化论据公开资料整理(不完全统计)
除发文支持,各部委还纷纷由主要负责人出面,与湖北高层举行视频会议,频频释放利好信号。
如5月10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就在与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视频连线会议上表示,工信部将重点支持湖北稳定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链……提升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
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共同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34家央企共与湖北签约72个项目,投资总额3277.25亿元,涉及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6月11日,交通运输部与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视频连线会议,研究继续加大对湖北疫后重振特别是交通运输事业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和交通强省;
7月22日,科技部与湖北省召开2020年部省合作会商视频会议,研究继续加大对湖北疫后重振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支持力度,支持湖北加快建设创新强省……
尽管“被支持方”是省级层面,但作为湖北省会,武汉的经济基础、产业实力、人才储备都是毋庸置疑的。外界好奇的是,武汉在这一揽子支持政策中,究竟能被赋予多大的能量?
一个例子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东福日前在与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省长王晓东会谈时表示,
国铁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对湖北复工复产和铁路项目规划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完善路网规划,支持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落户武汉,统筹谋划江铁、公铁、空铁等多式联运,增强沿江大通道客货运能力,提升湖北“连接东西、辐射南北”地位,强化武汉交通枢纽功能,将湖北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
02
当然,企业家们携真金白银“站台声援”,对武汉而言同样重要、更显可贵。
4月8日当天,武汉即举行了一场“云招商”活动,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等企业家以现场连线或视频致辞的方式,表达了对武汉的支持。
有统计显示,武汉按下“重启键”以来,先后有2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交流合作,累计签约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智能制造、新基建、总部经济成为投资重点。
他们中,既有招商局、三峡集团、宝武钢铁等央企,也有不少民营企业,比如TCL、小米,还包括日本三菱、美国霍尼韦尔等外资企业。
城叔梳理了一下武汉4月~6月的不完全“访客名单”,有的是来查看已有项目、企业运行情况,有的则是来投资新项目、寻找新机会↓↓↓
据公开报道整理 城市进化论制图
值得注意的是,5月19日,霍尼韦尔公司新兴市场总部暨创新中心在武汉揭牌,成为2020年第一家在武汉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强企业。“这个例子表明,中美商贸界是互有需要的,是可以实现合作共赢的。”
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张宇峰表示,“武汉在疫情中浴火重生,证明了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对武汉未来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而6月12日举行的“世界500强与全球知名外企助力武汉专场活动”,韩国SK综合化学副总裁李定勋、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CEO兼总裁高齐飞、日本三菱电机执行董事富泽克行、法国电力集团中国区执行副总裁罗兰等多位企业代表赴武汉参会,该场活动集中签约20个项目,签约金额658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复盘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一定不能忘记那场“全员核酸检测”——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武汉集中核酸检测989万余人,未发现确诊病例。
这一结果旨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武汉是干净的、安全的”。这一点,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与企业家们座谈时,总是不忘强调。
03
从企业的角度讲,“在湖北最艰难的时期搭把手、拉一把”,不是盲目的。
以迈瑞医疗(行情300760,诊股)为例,这家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去年底与东湖高新(行情600133,诊股)区签署投资协议,在光谷生物城建设2000人规模的超大研发中心,即迈瑞医疗武汉研究院项目。
落地前,公司董事长李西廷多次到现场勘查核算,最终将园区落地面积定在110亩,“退回”了武汉自贸片区预留的50亩,不多拿一寸地。
疫情暴发后,迈瑞却又追加投资,打算在汉建设生产基地(迈瑞武汉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61亩),距离研发中心的签约不过半年。
6月20日,迈瑞医疗武汉基地正式开工(包括武汉研究院、生产制造基地两个子项目),项目总投资4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迈瑞医疗在全球的第二总部基地。
之所以“加持”武汉,迈瑞医疗公告称,是看好在“医疗新基建”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机遇,“基于武汉的地域、人才、环境等各方面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
与此同时,当地媒体还披露,迈瑞落户对光谷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市场公平、营商环境和政府诚信。
事实上,对光谷乃至武汉的大健康产业而言,迈瑞的到来算得上一个“里程碑”。
2010年,华大基因(行情300676,诊股)落户光谷生物城;2018年,国药器械将总部从北京迁至光谷;2019年,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在光谷封顶;2020年,迈瑞到来。
要知道,在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排行榜上,迈瑞、联影、华大分居榜首、第二和第六,“巨头们”的集聚,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从上半年的表现看,除了大健康领域,武汉还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密集接洽↓↓↓
4月22日,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武汉表示,将投资建设浪潮武汉华中总部基地,扩大产业规模,深化与武汉在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等领域合作。
4月30日,武汉与华为签订“关于联合打造鲲鹏生态、发展鲲鹏计算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同日揭牌。
6月23日,腾讯公司副总裁、阅文集团总裁侯晓楠表示,将在武汉设立数字产业总部,集聚更多互联网公司落户。
不难看出这座工业重镇正在朝着数字经济发力,6月24日,武汉公布《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其目标是,力争用3年时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超过50%,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不只是一众知名企业,7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率队在武汉考察调研,又把这一系列“加码”举措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据长江日报报道,当天,中国科学院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汉签署新一轮科技合作协议。双方表示,以湖北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为重点,开展广范围、多形式、深层次的全面科技合作,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被明确写入官方文件的仅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包括武汉在内的多个科教重镇均在积极申报。
在中科院的助力下,武汉的创新力能否再上一个台阶?面对投资者的看好,武汉是否真正准备好了?经过二季度的强势反弹后,武汉如何走好重振之路?
“中报”观察只是一个节点,诚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所言,我们不能满足于“九省通衢”的美名,因为它只代表传统的概念,并不代表我们是世界级别四通八达的开放城市。
“经过这次苦难,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什么是美好生活,什么是我们想要的新武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