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这是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词,歌词中的小村就是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的孔家庄,其原型就是山西汾阳贾家庄村。
走进贾家庄村,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两旁写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几个大字;田野里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如今的贾家庄村,集体固定资产超6.5亿元,年人均纯收入接近3万元,是个名副其实的“幸福村”。谁能想象,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的贾家庄村,曾是一个盐碱地遍布的穷地方?
50多年前嫁到贾家庄村的贺宝英回忆道:“那个时候,村里正搞盐碱地改良改造,我们这些新过门的媳妇也都要刨土挖地。贾家庄人就凭这股子干劲,誓言要把穷根挖掉!”说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贺宝英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劳动没有让她觉得苦,而是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既无沃土良田,又无矿产资源,怎么办?贾家庄村村民靠着勤劳的双手治水改碱,贾家庄村成了当年北方地区第一个粮食亩产超过800斤的村庄。
为这片热土奋斗了一辈子的村民年纪大了,不过贾家庄没有忘记他们。村里投资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唱歌、跳舞、下棋,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可以享用免费午餐和接受日间照料。据贾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邢万里介绍,每天早饭后,很多老人都会到活动室去,村里还会为老人专门聘请教练,教他们手指操、保健操等。“老人们身体好,年轻人顾虑少,贾家庄人就能腾出更多精力拼搏奋斗,有机会共享发展成果。”邢万里说。
如何让发展成果转化成每个村民心坎儿里的幸福?近年来,贾家庄人做了很多努力。村里盖起了漂亮舒适的楼房,上世纪90年代建的农家小院也通了暖气,厕所改造得既卫生又便利,污水管网也得到了整治,各家各户都免费装上了天然气……
共同富裕是贾家庄村的“基因”,也是一代代贾家庄人不懈追求的目标。邢利民是贾家庄村党支部的老书记,也是邢万里的父亲,上世纪80年代,贾家庄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村收入快速提高,心细的邢利民却高兴不起来,他发现乡亲们之间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便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道路。邢万里回忆说:“我父亲当时提出一个口号,叫‘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他带头把自己办的企业低价折给集体。”在邢利民的带动下,7名村干部让出了自己创办的企业。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今天的贾家庄还办起了建材公司、酒业公司、绿色农业公司和旅游开发公司,不仅让全村近3000人安居乐业,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共同发展。
贾家庄村集体企业越办越兴旺,经营项目越来越多元,老乡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随着邢万里在乡亲们的期盼中接过了老书记邢利民手中的接力棒,贾家庄立足自身定位,开拓发展思路,在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进。
贾家庄村通过整合,走上了一条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新路。“贾街”的美食让游客流连忘返,停产的水泥厂区被改建成了颇具年代感的工业创意园,这片长满“故事”的土地还建起了“作家村”,落成不久的“种子影院”让乡亲们可以不出村就能看上院线大片……
如今,贾家庄已经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邢万里说:“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要靠双手来创造。我们争取再用3年到5年时间,让贾家庄的各项事业再上一个台阶。把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让每个贾家庄人都能感受到幸福,都能享受到发展成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胡达闻 刘存瑞 梁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