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场口分布图
“不识场口莫玩原石”,这是翡翠原石行业最有名的一句名言。而这句话的由来则是因为,翡翠矿区主要位于缅北勐拱西北部的乌龙河上游,整块区域长约260千米,宽约14千米,整体面积约余平方千米,遍布着大大小小、新新老老200多个翡翠原石场口,而守翡翠形成时间及要素影响,每个矿山在不同区域的矿口所出产的翡翠也不甚相同,各具特色,质量差异较为明显,虽说“神仙难断寸玉”,但如果能识别各个场口出产原石的基本特点,对于推断原石玉质如何,是否值得下手,还是很有帮助的。接下来笔者就根据资料记载,以及个人的一些“交过学费”的场口的经验,做下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大概就是这个区域...
神仙场口—莫西沙
首先,咱们来聊一聊有“神仙场口”之称的莫西沙场口。莫西沙出产的原石一般个头较小,表皮多以灰白或灰色沙皮为主,如果表皮很白很光滑,往往代表着种比较嫩。具体而言,其皮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莫西沙场口高冰原石(寻翠阁藏品)
* 脱砂现象。莫西沙出产原石的主要特征,一些原石几乎全部脱砂,有些石头则部分脱砂。要多注意脱砂的颜色是如何,一般情况下,肉质在自然光下的颜色越黑,种就会越好。
* 刀砍纹或蜂窝状皮壳。刀砍纹主要是指如同刀砍过一样的痕迹,不过要多多留心刀砍纹与裂纹的区别;蜂窝状则是指类似于滴水状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凹坑。
* 丘陵状的皮壳。莫西沙原石常常会看到深色的皮壳,这主要是种水变化导致硬度变化所造成的,若擦口为灰白色,则多为糯种,则易起棉,且棉比较大;若擦口为深灰色,则肉质基本接近冰种;而如果擦口是漆黑色,那么肉质往往能达到高冰或者玻璃种。
有了以上认知,不难发现莫西沙场口原石出货的主要特点就是种老,肉细,水头好,起货率高,而且玻璃种、冰种的料这个场口最多。
但是莫西沙场口原石也有不少缺点,最主要的就是棉太多,导致不易出好料,市面上的冰飘花多产至莫西沙;而原石块头一般都不大,多数只能做挂件,这也导致莫西沙的手镯价格居高不下,但只要是冰种手镯,大多数都产至莫西沙。
青蛙皮壳—会卡场口
会卡场口作为缅甸比较大的原石出产场口,出产的石头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蜡皮壳子,淡绿色的光滑蜡皮壳远远看起来就像青蛙一样,所以也叫青蛙皮,这些往往种很嫩。会卡原石的具体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点:
会卡原石(寻翠阁藏品)
* 皮壳极薄。蜡皮壳,皮极薄,且光滑,打灯即可见色见水。
* 裂多。多数普通料子肉中的细裂比较多,如果种老,裂也就是很浅一层;但是种嫩,则皮壳上的裂往往都会进到内部。这也是选购会卡原石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 皮色纷杂。以灰绿、灰黑为主,透明度差异较大,水底好坏分布不均,往往见绿的水比较好。
总结来说,由于会卡场口出产的原石占比很大,而且原石个体大小悬殊,大件的可达几百乃至上万公斤,品质良莠不齐,跨度很大,一般以豆种、糯化种为主,而且近年来出现不少以水沫子为主体石头冒充会卡原石,新手往往会在会卡原石上吃亏,要多多留心。
水石场口—大马坎
提到大马坎,就不得不提“水石”这个词。大马坎具体而言,并不是指一个场口,而是指一片区域,主要位于雾露河的南北两岸,一共13个场口。正因为其地理位置靠河,地处平原,水流较慢,所以大马坎地区出产的翡翠原石多为水石。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大马坎原石特征之一:黄加绿
* 个头小。基本都在五公斤以下,几乎没有十公斤以上的大块头。
* 皮壳光滑。水石嘛,主要是受水流冲搬运影响,原石皮壳多圆润光滑。
* 皮壳多为白砂皮和黄砂皮,没有黑砂皮,且皮下往往会起一层红黄雾或白雾。
总结来说,大马坎场口原石出货的主要特点是黄加绿,由性十足,而且起货高。熟话说“十雾九有水”,大马坎原石几乎都有雾层,常产出较好冰种,乃至高冰,哪怕达不到冰种以上的,但就品质相对来说,也是很不错的。所以其风险相对而言比其他场口低了很多。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花点小钱体验下蒙包料
以上三个场口,笔者接触相对较多,就经验而言也相对丰富一些。而闻名于世的木那、莫湾基场口,笔者也多有耳闻目睹,但相对而言毕竟入手较少,在此就不班门弄斧,总结描述了。其实说到底,无论采买哪个场口的翡翠原石,主要还是得做好:猜种(看场口)、猜雾(要薄要透)、猜色(有色,且多且活才好)、猜裂(不要有裂)、猜底(底章要净要细)这几点。而且千万不要纸上谈兵,想着看过一些场口出产原石的相关资料,就信心百倍去买石头,没有任何一位淘石客能不交学费,就精通买翡翠原石的。要多看、多思、谨慎买石,毕竟“神仙难断寸玉”,当然这也是原石的乐趣所在。
想了解更多翡翠知识请访问www.66feicui.com,关注v:jinfuyu6688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