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8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已悉数出炉。深圳是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一线城市,成绩单的背后,有哪些主动作为?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深圳如何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
投资为上半年经济正增长提供动力
中国经济时报:2020年上半年,深圳投资表现亮眼,在去年同期增长17.6%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再度实现7.8%的投资增速。深圳投资因何保持较快增长?
吴思康:深圳克服疫情影响,投资增速为上半年经济实现正增长提供了动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深圳市委市政府重视政府投资,把投资作为加快补齐城市短板、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长远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深圳建设学校、医院、文体设施,改造升级基础设施,治理水环境,补科技设施短板等,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为此,今年计划投资总规模约1769亿元,同比增长23.7%,预计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8400亿元,增长15.0%。教育、医疗卫生投入每年增长10%以上,今年在财政收入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这两项计划投入仍然分别增长18.2%、23.1%。
其次,深圳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社会投资成为稳投资的主力军。2017年以来,深圳市政府出台多项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政策,鼓励民间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激发民营经济投资积极性。2020年重大项目中社会投资约占了69%。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4%。
再次,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投资项目成为稳投资的关键力量。今年年度计划共安排487个重大建设(含续建和新建)项目,计划投资约2000亿元,成为加大有效投资力度的抓手。华星光电、大疆创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纷纷开工建设。深圳明确今年为“重大项目攻坚年”,专门成立稳投资和项目审批服务两个专班,可以享受重大项目审批直通车、集中办理、分级协调等服务,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逆势增长体现先行示范积极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深圳经济增速定格在6.7%。今年上半年,深圳重回珠三角经济增速第一名的位置,何以“逆势反弹”?
吴思康:深圳取得的成绩体现了先行示范的积极意义,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深圳市陆续推出一系列保增长政策措施,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包括“惠企16条”“促消费20条”“稳外资21条”“金融28条”等。2月初颁布的“惠企16条”为企业直接减负超600亿元。
二是加大了服务企业的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很多龙头企业呈现快速恢复性增长。深圳在营商环境改革1.0版、2.0版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出3.0版,顺应市场主体期待,“精准式、点穴式”制定《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涉及14个重点领域,提出了210项具体改革举措,让企业发展更安心、舒心,也更有了战胜挑战的信心。
三是持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应对风险的韧性更强。近年来,深圳形成“四大支柱、七大战兴、六大未来”的产业格局,为增强产业的韧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住数字经济发展黄金窗口期
中国经济时报:深圳正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对推动新业态发展壮大有哪些政策建议?
吴思康:我们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创新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一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将围绕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发展和新业务场景需求,鼓励制造企业加速“触网上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企业同互联网的融合。鼓励零售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利用“互联网赋能”,支持新形势下的消费形式变革;支持采用新媒体直播和推介等形式,发展健康“网红经济”;支持跨境电商和物流集聚发展,通过智能仓储、无人配送等提升物流智慧化水平。
二是发展数字经济。深圳把数字经济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培育力度。作为未来的支撑产业和主导产业,深圳将出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选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12大产业领域作为方向,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三是发展新基建。深圳市区两级已梳理出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2020年度可形成投资1006亿元。深圳大部分区域实现5G连片规模组网,今年将新建3万个5G基站,累计建成4.5万个,力争在8月底前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未来将在工业互联网、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新基建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