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下的中国经济时局,必须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和更广阔的视域进行观察和研判。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积极应对,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虽然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但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对此,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这是看清国内经济形势的总钥匙,亦是分析国内经济形势的认识论。
中国经济“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仍然存在,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存在。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要素投入需要向科技创新转换。因此,应对中国经济之策,既要看到短期的疫情冲击,要有毕其役于一功的力度,将疫情影响降到最小;还要周虑中长期问题,短期政策要均衡长期风险,要兼顾长远目标和利益。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疫情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政经格局分化、经济全球化转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裂变的趋势和进程。即使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等一些双边事件,其影响深度和广度仍在发酵。我们必须对中国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长期性考量和战略性应对,力量的此消彼长必定是持久战的结果。
中央的判断进一步廓清了国内国际政经大势,这也是指导国内经济工作的大纲,应该重点关注宏观政策的如下内容。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当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已不再局限于经济周期内的腾挪应对,首次提出跨周期调节,这与中国经济主要面临的是中长期问题相契合,说明中央的调控政策将更加关注短期和中长期的协调配合,调控政策更具针对性也更具长远战略。同时,对创新宏观调控政策和提升经济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对一季度经济,中央提出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既然二季度经济形势好于预期,目前的政策重点就是确保政策见实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货币政策则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关键是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而且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一言以蔽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应对经济矛盾需要有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