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广州天气炎热,但围观海珠区海珠涌桥底一栋居民楼的人却络绎不绝。
网络上,有人称这栋意外走红的“桥中房”为“海珠之眼”,有人说它是“广州最牛钉子户”,为什么这栋居民楼引得广州居民顶着烈日纷纷前来“打卡”?
中证君来到这广州市海珠区的海珠涌桥,实地探访了这栋走红的居民楼。
中国证券报记者万宇 摄
“桥中房”引围观
8月3日,广州市海珠区环岛路海珠涌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原本正常的道路,却因为大桥高架桥底的一栋居民楼备受关注。
8月8日,中证君来到刚通车不久广州海珠涌桥,大桥为双向4车道,在大桥南侧东西车道之间的高架桥底,有一栋仅约40多平方的老居民楼,引得众人不顾炎热的天气纷纷前来围观“打卡”的正是这栋意外走红的居民楼。
网络上,一些网友戏称大桥东西车道之间的缝隙为“海珠之眼”,也有人称这栋桥底的居民楼是“广州最牛钉子户”。
海珠涌桥通车之后,与路面上稀少的车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围观这栋居民楼的人络绎不绝。有人在桥上俯拍这栋居民楼,还有人到高架桥底近距离观摩这栋居民楼。
中国证券报记者万宇 摄
中证君来到海珠涌桥时,十多名工作人员已经在大桥的两端驻守,禁止行人走上机动车道,高架桥底也用挡板围了起来,近距离围观这栋“网红”居民楼已经相当困难。
中国证券报记者万宇 摄
即便如此,还是没能浇灭大家的热情。中证君下午来到海珠涌桥时,现场仍有几十人围观,不少人在人行道上隔着车道拍摄“海珠之眼”。
征拆双方未达成共识
对于坚守海珠涌桥高架桥底,房屋的主人曾对媒体回应称,其家人曾和项目征拆方,就房屋拆迁赔偿安置问题进行过谈判,但在新房房源和房子所处地点等细节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才没有搬离。
而广州市海珠区住建局表示,2010年开始,海珠区就启动了该桥征拆工作,2019年9月,除了海傍外街22号(意外走红居民楼)外,均已签约拆迁协议。该局称,自从启动征拆工作以来,相关部门和街道一直与业主协商沟通,宣传解读征拆工作,详细讲解拆迁的补偿标准,并且提供了货币补偿、置换房源等多种补偿方式供业主参考。置换房源提供了位于革新路、宝岗大道、新港中路等不同地段、不同朝向、交通便利的房源供业主选择,但一直没能达成共识。
海珠区住建局介绍,最终,在确保海傍外街22号房屋安全的前提下,桥梁建设绕开了该处的征拆节点,并在桥下为该住户保留了出入通道,实现了桥梁的正常开通。今后相关部门将继续保持和该业主沟通协商,争取尽早达成共识。
立法探索个别征收模式
事实上,被道路环绕的居民楼在广州并不是首次出现,早在2015年1月,离海珠涌桥不远的广州洲头咀隧道通车,一栋楼房两三户拒绝接受搬迁赔偿,坚守成为“钉子户”,他们所居住的一栋8层高楼房也被立交桥包围,形成“圈中楼”。这栋居民楼当年同样意外走红,被广州市民围观“打卡”。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出现过未达成拆迁协议,占据主干道或其他重要位置的“最牛钉子户”。
洲头咀隧道出口“圈中楼”
对于类似于广州“桥中楼”等“最牛钉子户”,有网友表达同情,认为被道路包围的居民楼居住条件更加恶劣,甚至担心面临一些安全隐患,也有网友指责居民楼的业主“太贪心”,影响城市景观和正常通车。客观来说,过度的拆迁博弈给居民自身和城市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钉子户”的赔偿诉求与城市更新发展的矛盾如何平衡?已有城市开始探索通过立法来解决。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对城市更新立法,以此破解个别物业权利人“漫天要价”或不签约导致更新项目推进滞缓等问题,今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首次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其中就包括个别征收模式。
上述意见稿第二十三条提出,已签订搬迁安置协议的合法产权比例不低于95%且符合房屋征收相关规定的,市、区政府可以依法对未签约部分房屋实施个别征收。对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作为相互配合的条款,意见稿第十六条提出,旧住宅区所在地块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95%以上且占总人数95%以上的业主同意即可进行城市更新。此前,这一要求为更新意愿及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签约率均需达到100%。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