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甘肃河西走廊的印象是驼铃声声、沙海连绵。然而,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金张掖”自古就有“水韵之城”的美称。夏末秋初,记者走进甘肃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只见栈道曲径通幽,两边芦苇摇曳,湖面水光潋滟。远处的祁连山(行情600720,诊股)白雪皑皑、延绵起伏……
近年来,张掖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启动实施了祁连山国家公园和黑河生态带、交通大林带、城市绿化带“一园三带”的全域造林绿化工程,构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康养健身、城乡融合发展的美丽生态(行情000010,诊股)走廊。
在张掖市甘州区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党委大院里,党寨镇党委书记王正彪指着会议室墙上的产业布局图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生态改善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党寨镇陈寨村的耕地面积达8100多亩,这里土地平坦,日光充足,发展设施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党寨镇利用陈寨村等6个村地域相邻的优势,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
“去年成立了片区党委,菜都由片区党委统一收购,再也不愁销路了。”陈寨村三社村民赵金秀告诉记者。王正彪介绍,希望通过片区党委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变以往6个村的“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目前,片区有党员35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89名、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
张掖民乐县近年来动员祁连山浅山区农户向生态工业园区和县城搬迁,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安居梦”,掀开了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曾经,该县北部低海拔地区的农民因为缺少耕地,生活十分艰辛,于是向资源丰富、雨水充足的南部祁连山区迁移。然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随着人口的增加,森林被砍伐,大片林地和草原被开垦成耕地。人们解决了眼前的温饱,却发现降水越来越稀少,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加之居住地点分散、产业发展滞后,沿山群众增收致富变得越来越难。
为持续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果,从根本上改善祁连山浅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2019年开始,民乐县大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工程,重点将居住在祁连山浅山区高海拔地区的农户搬迁至民乐生态工业园区特色小镇集中安置,配套完善就业、教育、医疗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体系。
同时,加强搬出地的生态恢复,让大环境的“生态账”赋能“经济账”“发展账”,实现全县农业向集约化发展、农村向城镇化迈进、农民向职业化转型。
大河乡西岔河村是一个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农牧业村,这里有草原、雪山。然而在2019年之前,牧民守着绿水青山、雪山冰川却过紧日子。
户外运动爱好者常小平在2013年发现巴尔斯雪山的独特景观后,开始与当地协商规划建设景区。2019年8月景区正式投入运营,这也拉开了西岔河村全面盘活生态资源的序幕。
记者见到常小平时,他正在给村旅游互助协会分配游客。常小平告诉记者,“我们探索推行‘景区+协会+农牧户’运行模式,通过分工合作,让利于民”。
牧家乐主人何建军家大锅里的羊肉散发着扑鼻的香气。“去年以来,我家餐饮收入近10万元。”谈起现在的生活老何乐得合不拢嘴。
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村村民李永清依托丹霞景区和优美的乡村环境办起了农家客栈,“以前发展养殖,收入少还影响环境。如今依托美好环境发展旅游,我家收入翻了好几番”。
近年来,临泽县推动农业向集约化发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玉米种子生产示范核心区、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特色林果基地,以戈壁农业为代表的新型生态农业成为全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临泽县还围绕“绿带拥城、水系绕城、塞上江南、秀美临泽”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构筑“水清、岸绿、景美”的人文生态景观,打造“城在水中、城水相依、水绿交融”的宜居生态县城。以前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现在经过改造,成为美丽的风景。同时,通过发展旅游还带动了经济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牛新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