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2.7%,预期上涨2.6%,前值上涨2.5%;PPI同比下降2.4%,预期下降2.4%,前值下降3%。
【点评】
——CPI:当月同比上涨2.7%,涨幅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
本月CPI环比由上月的下降转为上涨,同比涨幅较上月继续回升,但同比涨幅主要由去年翘尾因素贡献,本月2.7%的同比涨幅中,翘尾影响约2.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0.2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食品价格上涨仍是导致本月CPI同比涨幅回升的主要因素。本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2%,涨幅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扩大2.1和4.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的核心CPI同比涨幅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0.5%,创下有数据以来的新低。
具体来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0.2%,涨幅较上个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扩大1.4和3.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3.07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由于天气不利、暴雨洪涝灾害导致供给减少、运输等环节受阻,部分地区、部分食品价格出现结构性上涨。其中,猪肉价格上涨仍是拉动食品上涨的主要因素。随着餐饮业经营逐渐恢复,猪肉消费需求增加,但供给仍然偏紧,叠加水害引起调运受到阻滞,导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结束了此前连续四个月的回落,本月同比上涨85.7%,涨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回升4.1和58.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32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三涨四降。其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6%、0.3%和5.1%;虽然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但前期的冲击仍在持续影响出行、居住和消费等方面,交通和通信、居住价格、生活用品及服务和衣着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4%、0.7%、0.1%和0.5%。
——PPI:当月同比下降2.4%,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与上月持平。
本月PPI继续改善,主要由于国内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市场需求逐步回暖,石油价格小幅上涨,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从结构上看,国内率先完成复工复产,生产的加快恢复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至-3.5%,生活资料价格同比涨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0.7%。7月,布伦特原油现货日均价格为43.5美元/桶,较6月的日均价格上涨3.3美元/桶,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较月初上升5.54个点达到143.36,能源类、钢铁类、矿产类、有色类等大宗商品指数均有所上涨,对PPI回升形成贡献。
——综合来看,本月CPI同比涨幅虽然略超预期回升,但主要受食品价格及翘尾因素影响,通胀总体可控;而核心CPI降至有数据记录以来的低点,PPI却有明显改善,因此尚不宜判断通缩到来,还需持续关注。随着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发展,各项保供稳价措施落地实施,市场供求有望保持平衡,物价水平将在结构性波动中保持整体平稳。随着疫情防控趋势向好,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恢复,货币政策的重心从总量宽松偏向精准导向,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一方面,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M2和社融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另一方面,把控节奏、优化结构,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此外,要严防资金空转套利,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和处置,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图我国CPI和PPI月度变动情况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