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个月来,电视剧《三十而已》霸占了各大热搜榜,话题热度持续升温,尤其是对剧中的“完美女性”顾佳遭遇的不幸婚姻生活感到惋惜和不愤。顾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能“里”能“外”,操持家务,又帮助丈夫事业蒸蒸日上。丈夫却没能顶住外界诱惑,有了出轨行为,导致离婚。作为理性经济学家,我们认为一切事件背后都有其经济学含义。那么,顾佳的悲剧是必然还是偶然?难道真如一些评论说的那样,越优秀的女性越得不到幸福吗?
Hellerstein, Morrill, and Zou(以下简称HMZ)通过对大量家庭数据的分析发现离婚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婚姻有一定的顺经济周期性;其次,过早结婚、并且学历较低的女性是离婚的高危人群。由此可见,婚姻幸福总体上是和物质水平、个人优秀程度成正比的。电视剧中的情节只是个例,观众切记一叶障目。不负责任的妄加评论,影响家庭、社会和谐,也需要制止。
本文作者:蒙格斯智库谢东平博士
数据
HMZ的数据来源是Survey of Income and Program Participation (SIPP),这是一个对近百万个美国家庭婚姻状况的调查,其中不但包含了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如年龄、学历、工资水平等,还包含了家庭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婚姻法律、劳动力市场等信息。
有别于文献中的大多数研究用州级的离婚率作为主要研究指标,SIPP的一大优点是数据的个体化。合计的统计指标(如离婚率和失业率等)只能展示宏观现象的普遍影响要素,而微观的数据(如家庭调查数据)能在家庭层面上或个人层面上添加控制变量,排除干扰项,揭示经济现象的核心影响要素。
实证模型
HMZ建立了一个线性概率回归模型——任意一对夫妻,生活在地区,在年离婚的概率为:
其中,和分别为省级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是失业率(作为经济周期的代理变量),包含了一组关于婚姻和个人的控制变量。
离婚的顺经济周期性
图1使用了整个数据样本的66万个家庭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列(2)表明当地方的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比如从6%上升到7%),则每1000个结婚女性中就会减少0.34个。因为,平均1000个结婚女性的离婚个数为18个,因此0.34个减少是一个显著的变化(接近2%)。并且,这种因果关系不随控制变量的增加而变化(比较(1)到(5))。因此,离婚有显著的顺经济周期性。
哪些女性更容易离婚?
图2中列(1)显示女性的种族对于离婚概率的影响很小;列(2)说明经济周期的压力对于二婚的影响要明显大于一婚;列(3)显示学历越高的女性,离婚的概率越低,有本科学历的女性的离婚概率比本科以下学历的女性低接近10%;列(4)显示了年龄对于婚姻结果的影响,16到19岁结婚的女性的离婚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结婚的女性。
结论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家庭不能独立于社会存在,因此家庭也会受大环境的影响。离婚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甚至随着经济周期波动。反之,社会这个大的有机体就是由千千万万的细胞构成的。近年来离婚率攀升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是否是经济不景气或者体制缺陷引起的“经济现象危机”值得深思。
另外,从家庭角度而言,婚姻的幸福也取决于个人特征。不断进步、丰富自己的人生是保证婚姻圆满的重要途径。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